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裡正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裡正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五, 10月 30, 2020

龍門閉鎖陣地

澎湖龍門南崁閉鎖陣地,位於澎湖縣湖西鄉最東(龍門村裡正角附近),是109年新開放的戰地景點,自10/27起開放試營運,由澎湖縣政府旅遊處規劃,委由龍門社區發展協會管理,民眾需要上網預約參觀,每人/次100元,試營運期間對折。

本陣地是在日據時代建立的簡易軍事設施,後續國軍接手後再擴建,形成現在的坑道,坑道全長705公尺、寬60公尺、高1.8公尺,可容納150人,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來參觀,目前志工榮譽卡暫不適用,村長有說會支持讓領有榮譽卡的志工免費或減價參觀。

預約網址: https://longmen885.com.tw 

第一站 陣地誌

龍門村附近景點解說



星期日, 2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七美~雙心石滬
今天是大年初一,又是情人節,先祝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今天要來介紹一個大景點,來到七美,就一般旅客而言一定會想要去七美人塚七美頂隙石滬(雙心石滬),沒來上述的兩個地方基本上就等於沒有來到七美,而享譽全球的雙心石滬位於東湖村的極東北角,而所在處頂隙亦是七美島的最頂端。因十分空曠而得名,地上僅能長出約十公分左右的小草,中央部位有一小塊地常年寸草不生,俗稱為「小月世界」。

東北面佇立一座金龍寶塔,山腳下有一私人的造船廠和一個小漁港灣,西側更有一處當地顏氏家族建造約一百年的「雙心石滬」,譽滿全球。1976年中視曾在此拍「摘星夢」影劇,風靡一時* P. 480,故頂隙附近的三大景點就是(1)雙心石滬區(2)小月世界區(3)白馬公園區。

頂隙風景區

看到頂隙風景區時就能遠遠的看到金龍塔神磐距在東北角往西南方觀察著我們。有關於七美的石塔再另闢一文來聊聊。

金龍寶塔

民國三十五年(1946)及四十年(1951)間分別有村民感染霍亂和發生海難等事件損失許多人丁,為確保村民平安,於四十一年(1952)建此塔保佑之,塔頂裝置吉祥物「金龍」,塔身中央崁一木框,框內立一木牌漆紅色,以黑漆直書「金龍寶塔大將軍」。 該塔每二年在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午八時祭拜一次* P.481。

金龍寶塔

石塔塔頂的吉祥物~金龍。雕刻的十分精緻傳神,這也是七美十座石塔中我最喜歡的一座。而在石塔西北,也就是頂隙船澳/頂隙港/雙心石滬的所在地,原名為「雙房石滬」,位於本村的東北角海岸上,此石滬是由東湖村淮美廿六號顏充、顏玉吉二位兄弟起造,經長年風浪吹襲而破損,後經交通部觀光局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於八十四年(1995)五月一日補助修護經費,由顏教本及顏東等二位修建,於同年六月十六日竣工。
據石滬主人顏教本說「石滬原有三滬房」,今只剩兩個,故稱「雙房石滬」,因滬房造形如「心」又稱「雙心石滬」* P. 481。

當天潮夕剛好,可以下去晃晃,所以就沿著小徑往下走到石滬邊,之前詢問大哥,這滬能否去上面走?大哥說到2個不可,第一個不可,是因為怕危險,因為高且溼滑不穩怕會有危險,第二個不可,是因為那石滬產權不是你的,未經主人同意走在上面似乎也不敬,更可能會弄壞石滬。所以,我選擇沿著滬岸走,繪出雙心石滬的圖(如下圖)。

雙心石滬路徑

澎湖石滬一書中,顏教本的說法,雙心石滬原非目前的形狀,最初是由顏恭委託吉貝外號「芭樂師」的師傅所設計,在現今左伸腳的螺勾彎處造個有「二窟一滬房」的舊滬(滬手與鼻尾仔陸連),後因颱風倒塌,乃由顏恭著手規劃委請吉貝師傅設計滬牆及滬房,於現址造新滬,花了數百個工作天,於1937年左右完工。顏恭過世後,石滬權傳承給老么顏東,但因家族遷居高雄委請顏教本(顏恭堂兄弟)代管。建滬後幾次維修,左伸腳也因颱風而毀倒,1995年公所移撥經費維修石滬。內滬房較淺,但冬季漁獲較佳,而外滬房較深,夏季漁獲較多,顏先生並在左伸腳內側栽植鋸齒麒麟菜(白石花),七美人用此製成冰品,據說有退火、治感冒的功效。** P. 215

滬房內

五月天來到石滬旁看看有什麼呢?看到許多的小魚,最多的莫過於海參家族了吧?

斑錨參、六斑刺河魨

隨便張望,就能看到散佈滿地的斑錨參及蕩皮參寶寶(我猜),這又讓我想到一件事,就是為了救澎湖海洋生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又有做為了,於今年二月公告:2月1日起禁止採捕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2010/02/01)。

您一定會問,這一條黑嚕嚕,摸起來軟軟,感到噁心八啦的東西長滿潮間帶,應該把它們移開吧,那就錯啦,海參可有清道夫之稱呢,海參可以說幾乎沒有天敵,因為牠們不是海鳥或魚類喜歡的食物,若要說天敵應該就是人類了吧。來看看公告中的文章順便長知識。

(以下擷錄公告中部份內容)
海參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為大型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完全生活在海洋中,牠們分佈非常廣,由熱帶、溫帶到寒帶,由潮間帶到水深10公尺以內之海域,不論沙質、泥質或礁岩的海底都有廣泛的分佈。海參對於海岸的淨化,扮演著「海蚯蚓」之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態系中有清道夫之功能,其以珊瑚沙表面之有機物為食,包括細菌、動物和植物的屍體,藻類碎片和其他有機物顆粒。牠們不停地吃進珊瑚沙,把沙中的有機物消化掉,但卻不改變珊瑚沙的顆粒大小,把乾淨的沙排出來,在海岸、潮間帶之淨化方面有莫大之功勞。

近年來海洋生態丕變,以往澎湖潮間帶潮池隨處可見的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皆因人類大肆採捕,逐漸失去足跡,所以現在政府下禁令,公告99年2月1日起本縣距岸3浬以內海域(含潮間帶海域)禁止「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等三種海參之採捕或處理。除為試驗或研究需要,並經縣府同意者,不得採捕或處理。如今公告即將開始施行,請漁友確實遵守,勿觸紅線,違反本公告事項者,依漁業法第60條規定,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雖然如此,我對澎湖縣政府的辦事能力、效率一直有個大問號,不過既然如此,那麼以後到潮間帶看到這些貴客,請不要帶走牠們吧(遊客應該是不會帶走牠們啦),今年回去再去看看裡正角七美的海參是否依舊有大族群的留在那裡 :)
雙心石滬等候夕陽

其實在石滬這等夕陽是有點笨,因為角度的關係,若站的太近岸而不是外面一點,會被石壁擋住,所以在九孔養殖池看是比較美啦。在石滬邊可以見到許多的小生物,如前面所提到的海參寶寶(雖然我一直在猜牠們真的是海參嗎?)哪來的那麼多海參寶寶?不過怎麼看牠都像海參,還有許多的梅氏長海膽及為數不少的蝦、蟹及小魚。

蕩皮參、白紋方蟹

您看,數大變是美(應該也有點噁心),黑色小蟲佈滿潮間帶 :D

斑錨參、蕩皮參

六斑刺河魨、蕩皮參、梅氏長海膽

站在滬門前的門檻,遠方有遊客帶著小朋友來到潮間帶看看。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收穫滿滿呢?

滬房內的生態

雙心石滬夕照

雙心石滬夕照

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已快六點半了,我爬上岸邊的涼亭,看看雙心石滬,退潮時的石滬長這樣子,隔一天早上潮位較高時,我又跑來石滬亭,看到的雙心石滬又是另一風貌,後天,暴風雨前的寧靜,看到白浪濤濤的雙心石滬(好像是冬天)又是不同感覺。

2009/05/25 6:28 PM 雙心石滬 退潮

2009/05/26 9:45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高

2009/05/26 9:47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高

2009/05/27 8:04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低

五月廿七日,變天了,下起雨來,海面風浪變大,有趣的是北方的小島全部冒了出來 ^_^

七美北面小島

上面的小島,是位於東北面的小島,由左至右依序是頭巾鐵砧西嶼坪二塭東嶼坪和塔仔

七美北面小島

北北東面的兩座大島,分別是左方的望安島及右方的將軍澳嶼及陸連島船帆嶼(突出的小黑點)

七美北面小島

西北面的島嶼就是貓嶼了。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的石滬)
相關文章:
星期日, 二月 28,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2)
星期日, 二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星期四, 1月 03, 2008

2007 冬遊澎湖路徑圖


2007冬遊澎湖GPS路徑圖

本次冬遊澎湖是2007年的第五次,也是本年度的最後一次,更是最長的一次。
這次行程豐富,走路走的很累,雖然我有把我的125用台華輪托運到澎湖,玩的也很開心,不過本次行程許多地方我都用走的。還有瘋狂的行為,例如冬天的大潮汐都在清晨,五六七點我雙腳就踏在海中央了,我想這是我在台灣沒能做到的事,還有看2007年的最後一個日出。

我把這次我覺得最精采處用框框框出來。
a. 過嶼 完成!附近的小礁一併殺光 :D
b. 吉貝嶼 全程步行 完成!13年的回憶。
c. 白賊嶼龍頭礁以前已拜訪過,想去的燈火礁挑戰失敗
d. 草嶼1石嶼仔以前已拜訪過,增加港子礁(阿伯說的,舊名現在不知叫什麼名字)、還有兩個小礁,因為阿伯不知中文叫什麼,我照台語音把他翻成中文,一個叫尾嶼礁、一個叫骯髒礁
e. 長岸 完成!塔仔 完成(中途島之前已拜訪過,這兩個都不能亂走)。
f. 裡正角東高地 完成,西方的潮間帶及沙灘海岸線之前之走過。
g. 嵵裡沙丘 (牛母山/沙嶺或牛背山/沙嶺)完成!
h. 東台古堡擴寬道路步行 完成!還和老闆長談。
i. 外垵步行至西台古堡崖下。
j. 步行外垵西嶼燈塔崖下(超美的景色,因為風大,且我是滿潮水走的,走得很辛苦,腳都快走不動了)。
k. 赤馬內垵遊憩區。
l. 大池玄武岩及夢"碎"沙灘。
m. 小門玄武岩及"慢慢行"。
n. 大礁探索(以前已拜訪)。
o. 順風礁地形觀察。水深,可能要游泳或防水裝,直接涉水十分危險,礁滑,會刮人。

超讚的旅行,雖然真的很~苦! :D
詳細內容待我有空分享!

請愛惜澎湖的人文、歷史文化資產

陽明妙塔有聚雨功能,本塔是澎湖石塔中獨一無二具有聚雨的作用,藉以保持該村農作物獲得豐沛的雨水,此塔目前的形狀是多年前改建的,上面刻有「陽明妙塔 民國歲次辛亥年季春吉旦 青螺眾弟子造」* P.201。相關閱讀:(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走訪湖西-白坑、青螺(III)

本次再訪陽明妙塔是因為有人詢問怎樣走最快可以抵達陽明妙塔,上次的探險需從墓地經過,這次路更寬了,容易多了,待我後補GPS路俓圖及詳細說明文吧,待大家好好的看看澎湖唯一具有聚雨之石塔!

青螺陽明妙塔

據塔上文字,民國歲次辛亥年(也應就是民國六十年 1971年了吧,因為民國前一年,歲次辛亥為1911年)如果說之前的中正紀念堂(今臺灣民主紀念館)也是古蹟的話,我想陽明妙塔也能算是澎湖的古蹟了!不過,文化資產保存法對“古蹟”年限並無定論,只要具有文化保存價值,建築年齡並不是問題。如果我們把陽明妙塔當成古蹟來看,我們是否更要愛惜它呢?希望再也不要看到有人在石塔上亂噴漆寫字,也希望有關單位能夠去給它"處理"一下 :)。


陽明妙塔基座被噴漆

至於路條,感謝它的主人回應,我瞭解用意了,但是希望未來有興趣的朋友,若怕迷路,可以綁,返回後也能帶走,畢竟,澎湖風大,飛走了就只能當垃圾了。

路條

裡正角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台灣光復紀念碑。這個不是很起眼的地方,門口寫著信義 和平的白字,十年多前怎麼想也不會想到這會是縣定古蹟耶(地板有說明,待我補充 :)),89年這碑被列為縣定古蹟了,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古蹟吧! :D
相關閱讀:(Sunday, May 27, 2007 走訪湖西-龍門(II)-裡正角

相同的,裡正角的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 與 台灣光復紀念碑外圍牆又再度被噴漆了(還很久了)之前部份已被塗掉,但又有新的,外圍牆有紅字(如圖),入口兩側也有用黑字寫的,也希望有關單位能夠去給它"處理"一下 :)。

裡正角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 與 台灣光復紀念碑

裡正角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 與 台灣光復紀念碑
希望來澎湖旅遊及當地人能更愛護澎湖的一景一物。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相關文章:
Sunday, March 02, 2008 再訪澎湖青螺陽明妙塔
Sunday, May 27, 2007 走訪湖西-龍門(II)-裡正角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走訪湖西-白坑、青螺(III)

星期二, 1月 01, 2008

2007年澎湖最後一道曙光及夕照


2007年澎湖最後一道曙光及夕照

2007.12.31. 2007年的最後一夜,半夜三點多我就醒了,氣溫微寒(其實風很大,很冷,因為冷氣團南下),五點多我騎車到市區晃了一下,想拍那棵漏拍的耶誕樹,想不到已熄燈,索性就往東出發,準備去等候2007年最後一道曙光,在裡正角及後灣吹大東北風,冷到爆,還邊跑圈圈跳著等日出 -_- 好拼命!

我選擇最東的裡正角北方的青礁尾後灣。待日光出現後再往北到菓葉灰窯。因為裡正角是我印象中最沒有光害的東邊賞星地點,獅子座流星雨就在這看到超過一百顆的流星。

但因為這很岸幾乎沒有光線,只有小廟內有光線,突然~你在這裡做什麼(台語)?阿伯~~你嘛幫幫忙,嚇死人哦,這裡附近墳墓多,你不出聲突然冒出來會嚇死人啦。原來阿伯是要來打掃小廟的 :)

左:一片黑 右:終於有紅光出現

左:頂頭月光 右:天色昏亮,但太陽呢?

太陽出來了!

2007年最後一個日出

2007年最後一個日出

2007年最後一個日出 遠方的小島是查母嶼

2007年最後一個日出 遠方的小島是查母嶼

接著,太陽已升起,往北騎到菓葉的菓葉灰窯看看吧。

菓葉灰窯的日出,遠方小島為查坡嶼

菓葉灰窯的日出,遠方小島為查坡嶼

下午四點搭台華輪回台灣時所拍的2007年海峽中最後的夕照,因風浪太大,無法走到閘板,只能在船艙內拍囉。

2007年海峽夕照

星期一, 11月 19, 2007

花嶼遊記(IV)~花嶼 20070715


花嶼燈塔

花嶼長者口述,島上先民大都自金門遷移而來,至於何時?相傳兩百年前,有位李明元的人最先發現花嶼島,於是率領鄉民前來開墾土地,築屋居住.....又有居民認為島上居民由望安島上之中社水垵兩村而來,可能係早期兩村併稱水垵澳或姻親之誤說所致。
花嶼村是典型漁民為主的集村型態,座落於島的南側坡地,由於背東北季風及有似溪谷的地形可供蓄水,又有港灣及南面漁場(貓嶼等)而群居此處。村中不論是舊房或新屋皆會在門牆旁安有石敢當座及屋內正廳下安地基祖,正廳擺設祖先或神明牌位為本島的特色,早期的屋脊壓樑法也是建築的特色之一,近年來由於人口流失嚴重,使島上空屋較住屋多(這是多半的三級離島共有的特色,但是花嶼卻是望安這幾個三級離島中人口最多的)和其它三級離島一樣,斷垣殘牆是本島的特色之一(*P. 91-93)。

左:南方舊港海堤旁的社區 右:社區栚樣,最高那塔及是花嶼的中華電信機房

海蝕溝花嶼海岸常見的地景,相較於海蝕溝,海蝕平台就不常見了,且沒有大規模的海蝕平台,只出現在柴垵仔及石人附近且規模很小。

故鄉自寶」碑(認識花嶼的書上是這樣寫的,但是中間那個"自"上面卻多了一橫?),好吧我就依書上的名字吧,它座落於花嶼舊港西側岩塊上,石碑不高。何時立起?已不可考,目前外身是由水泥所覆,碑文原先是直立,近期不知何時被改為橫立,而碑文中的「寶」字,是否為「保」字之誤寫,也無從查考(我在猜會不會是"百")。依村內耆老印象口述,此碑設置的目的,是早期沿海常有海盜侵略,在天湖宮內有一尊火砲,每當海盜來襲,就將火砲從廟內搬至岸邊的石碑處,用來嚇阻海盜,使之不敢冒然上岸掠奪。目前火砲已不見蹤影,所述是否真實,也無從考據。然此碑的設置,也充分表達了島上居民,長期以來,在各項生活條件極困惡的情況下,自力自足的精神象徵(*P. 95)。


左:舊港及花嶼國小 右:故鄉自寶

海蝕溝,花嶼海岸常見的地景。


故鄉自寶

走入社區及漁村看看,一路東拍拍、西照照,結果拍到衛生室時被警察拉了進去,說天氣那麼熱進來泡茶吹冷氣吧 -_- 就這樣,我就被"捉"進派出所 :D 生平第一次進派出所(拍花嶼衛生室的代價=進派出所,果然衛生室不是任何人可以近拍的 :D 好好笑哦!)。其實派出所、安檢站、村長家及消防分隊都是花嶼的情報中心,大大小小的事都能問到,畢竟花嶼太小了。村民有時候也會進來聊天。畢竟是旅客的身份,很快的大家都認識我了 :D


花嶼國小

左(花嶼社區) 右(花嶼派出所)

左:房舍 右:南瓜

花嶼衛生室

太陽小了些、冷氣吹的可以了,該出問探險了,大哥騎著車帶我花嶼繞了一圈,我當天的路徑圖可見(Monday, November 12, 2007 花嶼遊記(III)~探索-花嶼! )這一篇。

我們先由南沿中部騎到東,再往北,再到西南的燈塔,沿路上看到了許多怪石及把花嶼裝飾的綠油油的銀合歡。

花嶼地景

花嶼地景

貓尾-是花嶼的最北邊,因地形受降雨沖蝕而呈現似惡地地形的風貌,有雨溝和蝕溝及土指等(**P.438)。
柴港-位於貓尾的東方,因冬天海流挾帶大量漂流木至此,故得名(**P.438)。
中崙-柴港至柴垵仔間的海崖(**P.438)。
後山-花嶼的中貫道路至北方必經的高地,因在村落的後方,煙墩山西方,故叫後山(**P.438)。

從後山來到了貓尾,在這段路柴垵仔-貓尾可見的特殊地景就是雨溝和蝕溝,由雨水流經地表斜面形成的細小淺溝,即為雨溝,若兩溝繼續擴大,會形成蝕溝(*P. 35)。

在貓尾及公墓之間最大的地景就是似惡地的地形,在乾旱又積有泥層的地方,土壤受降雨沖蝕,地表平坦,卻草木不生,在土層的邊緣佈滿著流水刻鑿出來的兩溝和蝕溝地形,乍看之下頗有荒涼之感,這種地形稱之為似惡地地形(*P. 36)。

土指:一種細小的指狀突起,通常頂上有顆石粒覆蓋,也就是靠了這粒小石,保護著下部的泥土,抵抗了雨滴的打擊。周圍沒有石粒保護的泥土被打散,因此還留下一株一株密佈的土指,突出地面。這種土指在花嶼柴港及貓尾可見,部份土指於岩石崩落之後,頂上由植物─裸花鹼蓬替代,使得土指仍能保持的有趣現象。此種土指地形在澎湖地區尚屬首見,十分特殊(*P. 36)。

海面上的白光(雖然這是自然現象,沒什麼稀奇,但是當時在現場看還蠻漂亮的),過了一會兒來到可以看到燈塔處,看到燈塔豎立在海蝕崖高地上,海蝕崖受波浪侵蝕而成的陡崖,稱為海崖。花嶼全島幾乎海崖所圍繞,平均高度為二十公尺,西側燈塔的海崖最高,有四十公尺高(*P. 37)。

海面上的白光

左:花嶼海崖 
花嶼地景 左圖沒把蝕溝地形給拍好

花嶼地景

花嶼地景 左圖我覺得好像是隻海龜趴在那裡 :)

花嶼地景

花嶼地景

花嶼地景

往南騎吧,準備到花嶼之光去,回騎時看三塔公,就如同石敢當一般,在澎湖村郊的山頂、海邊立有許多石塔,與石敢當共同形成層層的防衛系統。而石塔的作用則是將四方之妖魔鬼怪集中於該處,利用石塔的法力鎮住邪惡之力,以免到處為害民眾。位於天湖宮後約廿公尺,俗稱塔頂之處,原本這三座石塔是以石頭堆砌而成,而為了防止石塔的倒塌於民國六十二年(1973)將塔身灌以混凝土,成為今日形貌,主塔為三層正方形塔,高3.4公尺,左右副塔為二層正方形塔(辭書寫副塔三層,但我怎麼看都是兩層),高2.6公尺,建塔目的在鎮守山靈,庇佑合境平安 (*P. 119,**P. 440)。

塔公(三塔公) 左:現貌 右:早期外貌 (* P. 119)

發電廠

接著往西爬坡到花嶼燈塔,這裡的美景不斷。
在燈塔附近幾個地景、地名有:
五股灣-石礫灘,這附近有一個海蝕柱,形狀似鴕鳥頭(*P.41) ,但我沒拍到
硾仔灣-在五股灣之北,是一處小海灣,因地岸壁剥落的碎石經海浪磨蝕後多成鵝卵形,昔日漁民每至此處撿拾,以充作繫綁在約線下端的硾石而得名(**P.438)。
石人灣-在花嶼西岸的中央海灣,燈塔下的海崖上有一風化石柱,依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面貌,有時像武士有時似觀音,居民稱為石人,而這海灣就叫石人灣(**P.438)。
南灣-在花嶼西北岸,為海崖地形海灣,其附近有大小不一的海蝕洞群(**P.438)。
海蝕洞:海崖底部,如被海浪沖蝕成凹進去的缺口,稱為海蝕四壁,如果空隙較大,如同洞穴,即為海蝕洞。花嶼島海蝕洞就有十餘座之多且成群出現,以東南海岸仙腳印附近海蝕洞群最著名,而北側南灣附近的海蝕洞群,因遠離海潮線,故形成了島上蕨類(全緣貫眾厥)的聚生地(*P. 39)。

左:鴕鳥頭(*P.41) 右:海蝕洞群(*P.39)

花嶼燈塔

右:燈塔往北石人灣、南灣等海灣 左:燈塔往南眺貓嶼

花嶼地景

花嶼燈塔 花嶼燈塔下垃圾場
花嶼有著日據時代殖民遺蹟:如駐軍營台、防禦工事、及水利工程等,其中以防禦牆最為著名,從花嶼燈塔一直到煙墩山下,蜿蜒在島約北方,有高1公尺,寬各約1公尺,兩條距離約5公尺左右的雙層防禦牆,中間為步道,全長約近2公里(部份已破壞),據村民敘述,是日人佔領本島期間,發動島民搬石堆砌而成。各項工程,建造頗為嚴密而堅固,顯示出日人長期佔領本島的野心(*P. 96)。
花嶼燈塔:有「花嶼之光」之稱的花嶼燈塔,雪白的身軀,醒目的矗立在花嶼西北角高約50公尺的山坡上,村人稱豎亭。花嶼燈塔建築於民國28年(日治昭和十四年,西元1939年,),係由日人所建,現屬財政部海關總署所轄,設有管理員一名,負責燈塔之管理與維修工作(據村民說管理員已退休,遇缺不補的情況之下,目前花嶼燈塔為無人燈塔,只有定期或故障時才會有人檢修)。

花嶼燈塔高:12.5公尺,燈高:64.6公尺(海水高潮面至燈火中心),公稱光程:10.3浬,設於澎湖花嶼山頂,裝有四等電石氣閃光燈,每五秒閃白光一次,光力1,600支燭光。 二次大戰期間因缺乏電石氣停止發光,卻逃過盟軍的轟炸浩劫,光復後修復發光,目前仍沿用電石氣閃光燈,光力3,000燭光,五秒一閃,光照21海浬(**P.441)。

夏初花嶼一片綠意,登上坡頂,俯瞰全島,可欣賞台地之美,更有先民稱本島為「花草青蔥」的感受。在燈塔北側觀賞海崖,有一狀若人形的風化石柱,此石柱依位置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風貌,時如武士,時如觀音,居民稱之為「石人」(*P. 96)

遠眺大小貓嶼草嶼

花嶼夕照 花嶼燈塔

花嶼燈塔夕照 花嶼新港夕照

花嶼燈塔時被美景所吸引,不小心從矮牆摔下來,xX兩痕就劃在小腿上 -_- 要離開花嶼燈塔時,幾個年輕人走到燈塔準備看夕陽吧!而花嶼也是讓我感到較有生氣的澎湖三級離島。

人要玩也要吃飯 :) 下圖就是我在三級離島的第一餐~不賴吧,在這裡巧遇七位台大高材生(詳見本篇 Friday, July 20, 2007 一人一書到澎湖 - 花嶼的巧遇! 台大圖資七位朋友)。吃完飯其實還是很早,在這小島能做什麼呢?沒有好身手也不可能夜間漁撈或和漁民出海,那就到處"蛇"了。

村長家用餐 右:花嶼之夜

都市長大的小孩對於漁村就是什麼都好奇,為什麼雞用板子遮,裡面還有燈泡?不會太熱燒起來嗎?還是就是要做"烤小雞?"XD 太好了,又有得吃。結果當然不是囉,板子和我的想法一樣,因為要擋風,小雞怕傷風,所以要把風擋掉,因為小雞怕冷,所以要開燈讓牠照的暖和一些。

小雞

走一走,走回村長的雜貨店,大夥兒都聊著天,喝著"飲料"。村長就拿著魚干請我吃,我想這應是臭肚魚吧,很好吃,他還說要照起來,正好有個阿伯拿著一簍東西走過去,外面勾著魚塊,村長有跟我說這是要捉什麼的,但我忘了,村長還叫我拍下來,接著拿出兩顆螺給我看,用台語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不同在哪,不過我都忘了,可見年紀大了記憶有差,我只記得一個是白的肚子一個是綠的肚子 -_-,之後我拍下這糊到不行的照片。

魚干

食用螺類及漁撈的"雞絲"

趴趴走的時間又到了,這次我來看看夜間的花嶼國小,正巧遇到大哥也約我去學校,大家於是聚著小吃起來 :) 來到圖書館,這裡的設備果然出乎想像,學生的作品也很棒,我拍了好幾張。

夜訪花嶼國小

花嶼國小 花嶼國小學生作品

花嶼國小圖書館

離開花嶼國小,部份大哥大姐說去豎亭(花嶼燈塔)看星星好了,約一點時,就一起攻上山頭看星星了。

夜色花嶼

遠方追補小管魚的漁火 花嶼的鴨舍(由此可知,來花嶼不怕沒得吃)

約一點左右,我們攻上了花嶼燈塔!大家席地而躺-看星星,這樣脖子才不酸。然後就會聽到"啊!一顆"我看到一顆流星了,大家一直報出看到的流星數,因為我顧拍照,所以我的數目是0!!不過看流星,在裡正角看太多了,所以也就還好,只不過地點不同,我想心境應也會不同吧!到了那天我才知道,原來花嶼燈塔的燈是"閃"的,不是一道光束射出去,所以要拍還要捉到閃光秒數 -_-。

花嶼燈塔

夏夜在花嶼墱塔真的很舒服,我想可以來這睡覺 :) 下了山,想不到還有宵夜,感謝大哥大姐們!!宵夜是泡麵乾麵還有鮮魚湯,泡麵乾麵果然是王道,我想三級離島這東西一定都吃得到吧。

泡麵乾麵+鮮魚湯

吃飽了喝足了,就該回村長家睡覺了 :) 而花嶼的夜不"鎖"戶也算是個有趣的現象吧 :p

部份資源來源(*認識花嶼、**地名辭書6)
相關文章:
Tuesday, November 20, 2007 花嶼遊記(VI)~花嶼 20070717
Tuesday, November 20, 2007 花嶼遊記(V)~花嶼 20070716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花嶼遊記(IV)~花嶼 20070715 <--- 現在閱讀本文
Monday, November 12, 2007 花嶼遊記(III)~探索-花嶼!
Thursday, November 08, 2007 花嶼遊記(II)~出發! 航向花嶼!
Saturday, November 03, 2007 花嶼遊記(I)~一波N折,最終成行-澎湖極西島嶼
Monday, July 23, 2007 花嶼遊後感..
Saturday, July 21, 2007 2007 July 15-17 澎湖之旅 花嶼路線圖
Friday, July 20, 2007 一人一書到澎湖 - 花嶼的巧遇! 台大圖資七位朋友
Monday, July 16, 2007 花嶼, 我終於來了
Saturday, July 07, 2007 花嶼
Wednesday, July 04, 2007 花嶼
Sunday, June 24, 2007 花嶼花嶼Ya! yA! YA!
Saturday, May 05, 2007 益安終於修復了
Saturday, April 28, 2007 益安3號的近況
Tuesday, March 20, 2007 花嶼的狀況
Wednesday, November 08, 2006 與未來約定
Friday, November 03, 2006 花嶼行幻滅
Tuesday, October 31, 2006 認識花嶼
Monday, October 30, 2006 想去極西島 花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