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燈火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燈火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日, 5月 17, 2009

神龍見首不見尾~活龍灘


澎澎灘空拍 本照片引用齊柏林先生之空拍圖,若需引用敬請自行聯絡齊先生本人

澎澎灘,當地村民稱稱「砱仔」或「活龍灘」,是澎湖第65個島嶼(原為64島),之後因島嶼清查計劃增加許多島嶼而成為90座島。

位於鳥嶼漁港右前方的海灘,島嶼位置是在鳥嶼西旁的新生沙灘。相傳活龍灘乃一龍穴,居民為了不讓金龍飛走,而保有此龍穴,所以立寶塔於活龍灘末端以鎮住金龍,藉以庇佑村里的平安(此塔為金龍寶塔,而金龍寶塔有另一功能,有興趣者可閱讀Friday, August 22, 2008 澎湖塔之徑~白沙鄉 )。本沙洲於夏季已成為東北海游艇另一登岸遊憩據點,縣政府已將部分地區畫為燕鷗棲息保護區,以下以活龍灘稱本沙洲* P. 317。

活龍灘」,是一座無人島,影像岸線面積0.021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1.038公里**,夏季為人鳥共治之小島。

活龍灘」,曾是澎湖第六十五座大島,韋恩之前還沒有它的存在。1986年韋恩颱風過境後,澎湖東海兩島嶼~鳥嶼員貝之間,突然浮出了一大片由珊瑚礁沖刷成粗碎顆粒的沙洲地,這就是「活龍灘」的由來,目前沙洲仍持續穩定的不斷地在擴大,這些流沙幾乎都快要塞滿鳥嶼漁港的港口,所以鳥嶼漁港仍有疏濬工程。

目前活龍灘已是固定的沙洲小島,島上佈滿了已白化的小珊瑚碎片和各式各樣的貝殼。退潮時,相連的沙洲,有時還會隨著季節或漲退潮,一下往東一下西移,不斷改變形狀和位置,彷彿是躺在大海中的一條巨大海龍。可惜昔日的雙u的島型已經變成一個大的迴力鏢型(詳見齊柏林空拍圖)。 而「澎澎灘」的政治意涵太明顯,故我仍喜歡叫它「活龍灘」,不然要叫魚水灘嗎?(「瑜水灘」) :D 

2008.12.16.一大早離開學校,藉由當地民眾的幫忙載我到碼頭邊,我的活龍灘之旅就此成行,雖然太陽已昇起,不過天色還算初亮,今天的天氣雖然沒有很好,不過這樣我已經很開心了,因為2007, 2008連續兩年參加鳥會活動,想要到活龍灘,結果都遇到颱風,沒有一次去成,若去鳥嶼潮汐不對也只能望海興嘆,唯一的方式就只剩下...過夜!感謝魚大哥及多位老師們及當地朋友的幫忙,我終於完成了我第46座小島-「活龍灘」。

走過潮間帶,很快的眼前就是無垠的大海及大片的砱仔灘(說沙灘是騙人的,因為沙洲上最多的還是砱仔)但是確實有一片超美的沙洲。下面的照片就會看到了。

左:日出的鳥嶼 右:今天我要走到員貝嶼

右上圖實在是有意思,這樣的畫面真的像可以"走"到員貝嶼似的,而站在活龍灘上面向西邊的沙洲看去,前方是沙洲後方也是沙洲,轉個九十度,前方是海,後方也是海,這樣的美景十分的棒,可惜現在是冬天,就是差了一色。

左:太陽終於從雲層中露臉了 右:沙洲上的員貝嶼

海的另一面兩座小礁 大、小燈火礁

繼續往前一望,海面上是離赤崁很近的小島~大、小燈火礁,當地人稱大、小燈尾礁(我想是因為台語音很相似的關係)可惜這裡看得到大小燈火礁,但是絕對"走"不到,就像是員貝嶼一樣,有一航道之隔。

左:沙洲一貌 右:到此一遊
上面兩張照片看起來很有沙漠的樣子,因為島上空無一人,所以我就用硓古石寫下我到此一遊的字囉。

左:島上有些夏季供遊客使用的器具 右:燕鷗海鳥保護告示牌


海鳥與人就是一網之隔

海鳥與人就是一網之隔,希望四五月後到海鳥離開之前(約十月),人們不要任意打擾牠們在棲地繁殖、育雛。
告示牌是這樣寫的:每年四至十月份,本沙洲有保育類燕鷗科海鳥於此棲息、繁殖。基於尊重生命愛護動物之情,請勿干擾這群驕客,更勿撿拾或破壞鳥蛋,莫因您的到訪而破壞清淨樂土。自然生態保育,須要您的支持。禁止以下行為:一、禁止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違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型,得併科新台幣二十萬二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四十一條)二、禁止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違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型,得併科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四十二條)澎湖縣農漁局 澎湖縣警察局 製作

沒有人為騷擾,但有不少垃圾

島上遊憩設施及垃圾 島上遊憩設施及垃圾,期許所有上島的朋友記得把您所帶來的東西一併帶走,除了足跡留下外全部帶回去,剩下的海流漂流物,也只能請縣府及鳥嶼村民共同來協助清理了。

最西方的盡頭

上圖為活龍灘西邊的盡頭,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員貝嶼前方的海是如此的湛藍。所以走到員貝嶼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繞了小島的外圍一圈,我找到一處最美的地方。細沙又有陽光,它位於西南警示燈竿附近,因為海流衝刷,沙粒細緻無比,媲美吉貝的沙尾,不過這處也只有在退潮才會出現。

活龍灘警示燈竿及美麗的沙灘

沙灘上沒有足跡,只有海的痕跡

這是我覺得最美的沙洲,您覺得呢?

折斷的海樹

結束了美麗沙灘,沙灘上多了我長長的鞋印軌跡,我往鳥嶼東北方步行,在回程,又走到砱仔灘,在這發現了折斷的海樹,看到照片了嗎?我帶著手套 :D

活龍灘員貝嶼

鳥嶼地標-風生帆起化鷹揚(要這樣拍才是正面)

回到離港還有一段距離,我直接折到南面掛嶼,順便提一下,鳥嶼有兩隻大型地標鳥,一隻我覺得像白鴿,另一隻我覺得像黃金獵鷹,不過有許多人都覺得這黃金鳥要怎麼照才像老鷹 =_= 結果~~一般遊客只有兩次機會(若滿潮),一次在入港,一次在出港,基本上在碼頭拍到的都是鷹背,所以只有在退潮,或是在港外(包含活龍灘)才能拍到牠的正面,看到大鷹也就是鳥嶼到了。所以要拍大老鷹的,請要記得,捉好時機囉。

活龍灘」島型就是一條狹長的沙洲,若能在傍晚時分於沙灘上散步應該不錯...不過請記得帶照明設備並注意潮汐。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島嶼清查計劃)

星期二, 6月 24, 2008

2008.06 澎湖小島之旅

這次六月份的澎湖之旅行程很精彩哦。雖然老天沒給我好天氣還下雨,不過我還是能隨風踏浪而去拜訪我的澎湖小島及澎湖石塔
因為最近太忙囉,所以把這幾個小島先公佈吧。期待下次能順利拜訪四角嶼南雞籠嶼

順風礁 我的第44座小島

雞頭嶼北雞籠嶼

燈火礁 我的第n座非90小島

金嶼

後袋仔 我的第43座小島

星期三, 7月 25, 2007

再訪員貝村


2007.07.14. 我再重返員貝村(淺紫色為馬->員, 深紫色為沙->馬)

2007.07.14. 員貝村 path log. (GPS和圖描線可能有所誤差僅供參考)
這次再訪員貝嶼村的原因是.....和yali一樣, 我也喜歡員貝村, 再說, 石裙我一直沒有走到近看.... -_- 再下一次了吧....
原來石裙躲在角落邊, 這次去, 遇到了前村長的家了, 詳細的細節, 有空我再述吧.
這次沒有踏遍村落, 只有環島看看, 看上圖我走的路線就知道了, 終於我看到明確的白賊嶼(當地人叫白賊礁)和龍頭礁了, 還有大小燈火礁!!!
這次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要走回沙港, 村長的兒子陳大哥說安全最重要, 當然囉, 陳大哥大嫂很熱情的自下交通船後就約我去他們家吃飯(改天再補述), 所以我在開始退潮時還在他家吃飯, 等退的差不多1/2時去環島, 可惜依舊不能走到石裙, 畢竟那裡還算深, 若我的GPS資料是對的話, 我從東南往北的海路走時, 水都要到2/3大腿了(GPS寫Alt=-8m 也就是海拔-8m , 真的假的....搞錯了吧?? -3m 或許可能..), 不想溼溼的走中途島, 所以就折回來, 留下員貝村的東北角及東海岸的美景吧. 下次來一定要帶雙合腳的好鞋子, 才不會2266.
約16:15分由東岸折回後我看到一個礁岩在那. 於是我往南偏東走, 走到那約16:35, 村民說, 他們叫大礁, 這地是沙泥地, 16:40即從大礁走到當地人叫"嶼仔"的"小龍", 途中的地是屬於石礫地, 比較不好走, 大小石塊都有, 所以不能跑. 接著就要由有插旗子的礁石走了, 這一段的景色算是較美的, 海洋淺坪的生物歷歷在目, 這當然也包含復育中的珊瑚, 據村長兒子說的, 十年前幾乎死光了, 他們一年難得回來, 這次他們回來看到又珊瑚逐漸復活, 海洋還是有修補的能力, 只不過速度沒有人類破壞的快. 所以請儘量避開珊瑚區.
約17:15離開了插著紅旗子的小礁, 17:37到達了中途島. 這段路也一樣較其它段有更多的生物珊瑚. 離開了中途島之後又是泥沙地, 只有藻類, 18:18就到了沙港.
總時間約2個小時多(含繞路避開珊瑚較多的地方), 不過若"認真"走, 應不到1個半小時. 陳大哥說曾有人來這"競走",不到一個鐘頭就走完了, 不過我想我不是來練走路的, 我也想來看看這的景色,, 我粗估, 走了6公里(從我下港後往東北走再折回南方, 往大礁, 小龍, 旗竿, 中途島沙港), 平均時速約0-3公里.
小龍, 舊名為草嶼1位於員貝嶼的南端(澎湖 小龍 (舊名草嶼1) )
員貝村的大礁不列入澎湖90之中.

員貝前往大礁

前往小龍

回眺員貝嶼

紅旗竿礁石

中途島, 裡面有.....

接近沙港一定會看到的礁石和看守塔是不是頭礁塔、二礁塔我就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