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頭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頭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4月 26, 2014

2013年再訪西嶼坪(下)

呃...
這篇放太久了(2013年5月的事),所以我已經忘了要寫什麼了 -_-
所以請大家看照片就好了 ^^

西嶼坪一隅

星期五, 8月 02, 2013

Happy Birthday to H.C~

Dear H.C ,

Happy Birthday ~
親愛的學妹~生日快樂,也希望澎湖.妳的家能夠一直美麗下去,我~會常回來看妳的 ^^b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妳的存在,這裡,是妳的家,紅寶石的家 ^^b 台灣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2013.07.20. 美麗的赤嶼潮間步道
我常問~誰守護了這片海洋,誰屏障了這些小島?
絕對不是國家公園.
而是愛這裡的人們及守護這裡的無形力量!
誰守護了海洋?

村民返鄉了

2013.07.22. 東嶼坪七尺門附近

2013.07.23. 西嶼落霞

2013.07.20 交通部漁翁島燈塔 及 幸福郵筒

2012 財政部漁翁島燈塔 (詳見 幸福郵筒)
東西嶼坪及頭巾

山水

星期六, 7月 27, 2013

請珍愛澎湖.妳(你)的家

閱讀了商業周刊一文:獨家》一份污染報告中未被揭露的關鍵內容,預告秘境之死
誰殺了澎湖灣?
感觸好多...

我只能在此說:
我常說:每個人愛這片土地的表達方式不同!
我~不是澎湖人,但我與澎湖小島的牽連很深
我深深的愛著這裡每座小島,也關心這裡的海洋!

親愛的鄉親們~澎湖需要您! 
各位遊客們~澎湖更需要您的呵護!

請珍愛澎湖.妳(你)的家
2013年的夏天(07月22日). 我站在東嶼坪遠眺西嶼坪
東嶼坪

星期日, 7月 14, 2013

2013年再訪西嶼坪(中)

雖然這次來到西嶼坪主要是因為華娘廟慶,不過還是要在小島上逛逛,看看有什麼新奇的事物。
站在西嶼坪東嶼坪
很有特色的古厝

星期日, 5月 19, 2013

2013年再訪西嶼坪(上)

今天號稱是2013年風最大的一天 @@ 為什麼我來西嶼坪,多半都是大風之刻啊?
隔了幾年再來西嶼坪,感覺還是一樣,好孤寂的小島,不一樣的是 ^^ ~今年有一群人和我們一起返鄉!因為這次的返鄉是為了廟會~華娘廟廟會。
西嶼坪東嶼坪

星期六, 11月 12, 2011

2011.09.04. 回澎湖 (VI) - 西嶼坪嶼

西嶼坪嶼
西嶼坪嶼,今天拜訪的第三座三級離島,長期居住人口可用一雙手算出來,大部份的人會說不超過六個人。實際的人口數已經不是我想驗證的了,西嶼坪嶼的話,我最想看什麼?西北方的岩脈,及東北方的吊仔(孤立海蝕柱),沒錯,可惜的是,在西嶼坪的時間多半不會超過兩個小時,想要能一次同時看這兩個地方,若不是體力驚人,就是有喝白馬馬力夯,腳程超快。

星期日, 9月 11, 2011

每條線,都有一個故事

這是本次(2011/09/03~08)拜訪澎湖的路徑,今年算是第一次回到了澎湖,而這裡的每條線,都在我心中充滿無限的回憶,而其背後,也都有一個故事。
2011/09/03~08 澎湖之旅

星期日, 8月 28, 2011

拜訪東嶼坪、西嶼坪不能錯過的景點

之前,曾有人問我東嶼坪有什麼特別景點,我一下子也說不上來,只粗略的說,海中有珊瑚美景,陸域有玄武岩,我不清楚您愛石頭還是愛海?不過我前天到台華輪去換票期時,正好有旅客問到,我十分的訝異,所以我把我去年七月拍的照片給翻了出來,不過因為去年七月一天跑太多地方,體力消耗太快,所以沒有拍很多,且多半都在海上拍(因為大熱天扛相機走爬坡真的很累人啊)。

嶼坪 與時間擦身而過的小島大自然的鬼斧神弓之傑作。
珊瑚、玄武岩、岩脈、民宅、菜宅、鎮風塔、沙(礫石)灘(灘岩)、潮間帶
東嶼坪

星期六, 12月 11, 2010

星期日, 11月 07, 2010

我的小島58~馬鞍山嶼

馬鞍山嶼,我的第 58 座澎湖小島,有著似馬鞍外型的小島,也是八罩島附近最大的無人島。
齊柏林先生 空拍馬鞍山嶼(若需轉貼請自行洽齊柏林先生,網址
站在馬鞍山嶼西邊高地觀看東岸(左為北方)

星期六, 9月 18, 2010

望安「潭泉井」及 龜壁崁尾踏訪

2010年七月望安行最主要的除了是作為大南海之旅的基地外,最主要有四個子任務。
不過我這個人也奇怪,不是要去沙灘美景,而是要去一些平常人不會去的地方:重訪一座墓(應該說三座)及另一座墓還有建石橋碑及「潭泉井」。列於下方:
(1) 松田幸枝之墓
(2) 佐藤乾長男之墓
(3) 佐藤乾妻之墓
(4) 潭泉井
(5) 網垵枋橋重建石橋碑
(6) 王建功墓
松田幸枝之墓

星期日, 2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七美~雙心石滬
今天是大年初一,又是情人節,先祝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今天要來介紹一個大景點,來到七美,就一般旅客而言一定會想要去七美人塚七美頂隙石滬(雙心石滬),沒來上述的兩個地方基本上就等於沒有來到七美,而享譽全球的雙心石滬位於東湖村的極東北角,而所在處頂隙亦是七美島的最頂端。因十分空曠而得名,地上僅能長出約十公分左右的小草,中央部位有一小塊地常年寸草不生,俗稱為「小月世界」。

東北面佇立一座金龍寶塔,山腳下有一私人的造船廠和一個小漁港灣,西側更有一處當地顏氏家族建造約一百年的「雙心石滬」,譽滿全球。1976年中視曾在此拍「摘星夢」影劇,風靡一時* P. 480,故頂隙附近的三大景點就是(1)雙心石滬區(2)小月世界區(3)白馬公園區。

頂隙風景區

看到頂隙風景區時就能遠遠的看到金龍塔神磐距在東北角往西南方觀察著我們。有關於七美的石塔再另闢一文來聊聊。

金龍寶塔

民國三十五年(1946)及四十年(1951)間分別有村民感染霍亂和發生海難等事件損失許多人丁,為確保村民平安,於四十一年(1952)建此塔保佑之,塔頂裝置吉祥物「金龍」,塔身中央崁一木框,框內立一木牌漆紅色,以黑漆直書「金龍寶塔大將軍」。 該塔每二年在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午八時祭拜一次* P.481。

金龍寶塔

石塔塔頂的吉祥物~金龍。雕刻的十分精緻傳神,這也是七美十座石塔中我最喜歡的一座。而在石塔西北,也就是頂隙船澳/頂隙港/雙心石滬的所在地,原名為「雙房石滬」,位於本村的東北角海岸上,此石滬是由東湖村淮美廿六號顏充、顏玉吉二位兄弟起造,經長年風浪吹襲而破損,後經交通部觀光局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於八十四年(1995)五月一日補助修護經費,由顏教本及顏東等二位修建,於同年六月十六日竣工。
據石滬主人顏教本說「石滬原有三滬房」,今只剩兩個,故稱「雙房石滬」,因滬房造形如「心」又稱「雙心石滬」* P. 481。

當天潮夕剛好,可以下去晃晃,所以就沿著小徑往下走到石滬邊,之前詢問大哥,這滬能否去上面走?大哥說到2個不可,第一個不可,是因為怕危險,因為高且溼滑不穩怕會有危險,第二個不可,是因為那石滬產權不是你的,未經主人同意走在上面似乎也不敬,更可能會弄壞石滬。所以,我選擇沿著滬岸走,繪出雙心石滬的圖(如下圖)。

雙心石滬路徑

澎湖石滬一書中,顏教本的說法,雙心石滬原非目前的形狀,最初是由顏恭委託吉貝外號「芭樂師」的師傅所設計,在現今左伸腳的螺勾彎處造個有「二窟一滬房」的舊滬(滬手與鼻尾仔陸連),後因颱風倒塌,乃由顏恭著手規劃委請吉貝師傅設計滬牆及滬房,於現址造新滬,花了數百個工作天,於1937年左右完工。顏恭過世後,石滬權傳承給老么顏東,但因家族遷居高雄委請顏教本(顏恭堂兄弟)代管。建滬後幾次維修,左伸腳也因颱風而毀倒,1995年公所移撥經費維修石滬。內滬房較淺,但冬季漁獲較佳,而外滬房較深,夏季漁獲較多,顏先生並在左伸腳內側栽植鋸齒麒麟菜(白石花),七美人用此製成冰品,據說有退火、治感冒的功效。** P. 215

滬房內

五月天來到石滬旁看看有什麼呢?看到許多的小魚,最多的莫過於海參家族了吧?

斑錨參、六斑刺河魨

隨便張望,就能看到散佈滿地的斑錨參及蕩皮參寶寶(我猜),這又讓我想到一件事,就是為了救澎湖海洋生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又有做為了,於今年二月公告:2月1日起禁止採捕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2010/02/01)。

您一定會問,這一條黑嚕嚕,摸起來軟軟,感到噁心八啦的東西長滿潮間帶,應該把它們移開吧,那就錯啦,海參可有清道夫之稱呢,海參可以說幾乎沒有天敵,因為牠們不是海鳥或魚類喜歡的食物,若要說天敵應該就是人類了吧。來看看公告中的文章順便長知識。

(以下擷錄公告中部份內容)
海參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為大型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完全生活在海洋中,牠們分佈非常廣,由熱帶、溫帶到寒帶,由潮間帶到水深10公尺以內之海域,不論沙質、泥質或礁岩的海底都有廣泛的分佈。海參對於海岸的淨化,扮演著「海蚯蚓」之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態系中有清道夫之功能,其以珊瑚沙表面之有機物為食,包括細菌、動物和植物的屍體,藻類碎片和其他有機物顆粒。牠們不停地吃進珊瑚沙,把沙中的有機物消化掉,但卻不改變珊瑚沙的顆粒大小,把乾淨的沙排出來,在海岸、潮間帶之淨化方面有莫大之功勞。

近年來海洋生態丕變,以往澎湖潮間帶潮池隨處可見的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皆因人類大肆採捕,逐漸失去足跡,所以現在政府下禁令,公告99年2月1日起本縣距岸3浬以內海域(含潮間帶海域)禁止「黑海參」、「蕩皮參」、「糙刺參」等三種海參之採捕或處理。除為試驗或研究需要,並經縣府同意者,不得採捕或處理。如今公告即將開始施行,請漁友確實遵守,勿觸紅線,違反本公告事項者,依漁業法第60條規定,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雖然如此,我對澎湖縣政府的辦事能力、效率一直有個大問號,不過既然如此,那麼以後到潮間帶看到這些貴客,請不要帶走牠們吧(遊客應該是不會帶走牠們啦),今年回去再去看看裡正角七美的海參是否依舊有大族群的留在那裡 :)
雙心石滬等候夕陽

其實在石滬這等夕陽是有點笨,因為角度的關係,若站的太近岸而不是外面一點,會被石壁擋住,所以在九孔養殖池看是比較美啦。在石滬邊可以見到許多的小生物,如前面所提到的海參寶寶(雖然我一直在猜牠們真的是海參嗎?)哪來的那麼多海參寶寶?不過怎麼看牠都像海參,還有許多的梅氏長海膽及為數不少的蝦、蟹及小魚。

蕩皮參、白紋方蟹

您看,數大變是美(應該也有點噁心),黑色小蟲佈滿潮間帶 :D

斑錨參、蕩皮參

六斑刺河魨、蕩皮參、梅氏長海膽

站在滬門前的門檻,遠方有遊客帶著小朋友來到潮間帶看看。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收穫滿滿呢?

滬房內的生態

雙心石滬夕照

雙心石滬夕照

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已快六點半了,我爬上岸邊的涼亭,看看雙心石滬,退潮時的石滬長這樣子,隔一天早上潮位較高時,我又跑來石滬亭,看到的雙心石滬又是另一風貌,後天,暴風雨前的寧靜,看到白浪濤濤的雙心石滬(好像是冬天)又是不同感覺。

2009/05/25 6:28 PM 雙心石滬 退潮

2009/05/26 9:45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高

2009/05/26 9:47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高

2009/05/27 8:04 AM 雙心石滬 潮位較低

五月廿七日,變天了,下起雨來,海面風浪變大,有趣的是北方的小島全部冒了出來 ^_^

七美北面小島

上面的小島,是位於東北面的小島,由左至右依序是頭巾鐵砧西嶼坪二塭東嶼坪和塔仔

七美北面小島

北北東面的兩座大島,分別是左方的望安島及右方的將軍澳嶼及陸連島船帆嶼(突出的小黑點)

七美北面小島

西北面的島嶼就是貓嶼了。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的石滬)
相關文章:
星期日, 二月 28,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2)
星期日, 二月 14, 2010 澎湖七美~頂隙 (1)

星期三, 12月 30, 2009

守護東吉! (VI)

容我將這篇日誌~守護東吉切為幾個小段落,分別是:虎頭山塔、海上石柱、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反核廢、東吉燈塔、兵厝、東吉之眼、啟明宮台江國家公園(第八座國家公園)與玄武岩保護區。


虎頭山東吉漁港(山頂小尖點即為虎頭山塔)

首先,來看看虎頭山,搭船進入東吉漁港北面即是八卦山,而南面是虎頭山,一般而言東吉的三座山頭分別就是虎頭山八卦山(分別為34及35公尺以上),另一座較北的位於尖礁,故名尖礁山,高約47公尺,是東吉的至高點也是燈塔佇立的位置。

虎頭山因係東吉南面的高處,位於東吉村落的西南方約300公尺處,標高約34公尺。若由山的南方仰視之,則其山勢宛若一隻小虎伏在大虎的背上。但因1966年修建東吉漁港北防波堤及1975年興建南防波堤工程時,所需石料均自虎頭山壁採取,致大虎的形貌已遭破壞,而山麓海蝕平台的玄武岩也被挖掘殆盡*P. 458。

自古以來虎頭山東吉嶼西吉嶼互通信息的地點,因昔日交通不便,也無通信系統,兩島又地處澎湖東南僻遠之隅,生活環境惡劣,故一旦西吉發生急難或其它事故時,西吉村民會在北面的煙墩山薰燒煙火或插一面白旗求援,而東吉村民目睹後,便在虎頭山頂薰燒煙火示意收到信息,並會即刻駕駛帆船前往馳援處理。此一方式直到民國四、五十年代仍然採行,因當時西吉僅有駐警一人,對外又沒有無線電通信,當有緊急狀況時,唯賴此方式,讓駐東吉的「雙吉派出所」派員警先前往瞭解,再返回東吉利用無線電對外報告。* P. 458

建於東吉村落西南方的虎頭山頂,該塔坐東南朝西北,面對著西吉島,為一底部正方形,塔身圓形,混凝土粉刷的兩層塔。塔底正方形各邊長140公分,高114公分,塔身底面直徑130公分,高412公分,塔頂豎立太子爺神像,總高656公分。太子爺神像下,為一玄武岩長方形石碑,碑文中間刻:「西處射弓保龍球」;左方刻:「民國五十八年己酉吉旦」;右方刻:「東吉眾弟子敬立」。** P.221) 興建該塔的原因有二:1. 民國五十五年間政府撥款修建東吉村之北防波堤,因採取靠近虎頭山下之玄武岩做為築堤材料,村民認為山靈受損,須有補救措施;2. 東吉村面對的西吉島因小孩出生眼尾丘會帶些紅顏色(俗稱紅眼睛),西吉村民認為此係因東吉村虎頭山山形似老虎,正對著西吉島,隔海向西吉島發威,為了消除此患故在西吉島東吉島最近的海邊建塔數座,以對抗東吉虎頭山,而東吉村為了反制,於民國五十八年建此塔對付西吉** P. 467。不過,書上寫"塔座東南朝西北",但我實地察看,神像(字碑)明明就偏東北朝偏西南(不然就是東向西,稍偏南射,塔座旁有一小屋(廟),屋內有一石碑,書上記載是南方一公尺處有一石碑,碑文書「十三人地」,但仔細一瞧上面不是寫「十三人地」,而是寫「一三人地」,(且若以碑文方向來看此碑是西方,若以島型來看碑是立在東南方才對啊);不過一三 = 十三,就** P. 220資料來看,這是由啟明宮玉府乩童降壇而立,其作用係在守護虎頭山塔。


遠觀虎頭山

虎頭山上觀看崖下景色

石碑(神像真的已看不太出來了,我想太子爺的兵器可能已損毀了?)

實地觀察底部為方形塔身圓錐形混凝土分刷的兩層塔(加上碑文一層及神像一座共四段)。總高度656公分,塔頂立太子爺神像,啟明宮太子爺為宮內先鋒,因此以太子爺神像鎮塔頂,神像下有一石碑,右上方直書「民國五十八己酉年孟冬吉旦」,中間刻「西處射弓保龍球」,左下方「東吉啟明宮置」,目前因人口流失嚴重,祭拜虎頭山塔的景象已消失 **P. 221(文獻中提及總高度656公分,我個人覺得應該沒有那麼高?另外,石碑字與參考文獻**P. 221已有不同,其中孟冬較為模糊,若有錯誤敬請見諒)。經詢問村長建塔的經過及傳說和**文獻所述相差無幾,村長補充到,除了紅眼睛外,就是村民生活"討賺"不易也是原因之一,回想一下東吉也曾經風光一時。


一三人地

虎頭山

射向西方的小島~西吉嶼

我的單車及遠方的虎頭山

石柱許多澎湖小島,為何我會特別提到這石柱呢?大家也知道西嶼坪也有一巨大石柱(吊仔),而我會特別將這石柱把它也列入守護東吉的一環,是因為它位於東吉島的東南方。

我心中把保護東吉島的屏障分為"虎頭山塔、海上石柱、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東吉燈塔、兵厝、東吉之眼、啟明宮台江國家公園與中華電信機房"。

海上的堡壘就是台江國家公園的無形保護罩,西邊偏南有虎頭山保護東吉,西邊偏北方有海上明燈的東吉燈塔、地域也有八卦山守護,西邊中間部份有啟明宮神明保佑,港口更有東吉雙眼盯著,島的中部稍南有中華電信做為最高點的訊息交換中心,東邊北方有玄武岩石柱、兵厝保護,而東邊南方有一大缺口,正好大石柱(石牆)做了遮蔽。或許您覺得小水這是無稽之談,但正好將東吉島圍住。故我把石柱(石牆)給納了進來做為守護東吉的一環。


海上石柱


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目前澎湖縣政府將南海的頭巾鐵砧東吉西吉部份地區已列為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這為了也就是怕核廢的入侵。

村落常能見到反核的布幟,代表著村民愛惜這塊寶地,不願家鄉被安置核廢料。

東吉島村民反核廢料(標語還寫錯字,廢料做成料)


遠觀東吉燈塔

西方偏北的守護神當然就是東吉燈塔,指引著海上船隻一條明路,以避免海難發生。

東吉燈塔

兵厝,係日治時期駐守東吉嶼的日軍砲兵營房遺址,其瞭望高台至今仍存,現在是村人的牧羊場* P. 461。

兵厝一隅

兵厝一隅(日本海軍廚房)


兵厝一隅(日本海軍瞭望台)


兵厝一隅

守護東吉漁港的東吉雙眼,位於東吉漁港北防波堤西北方,是一面陡峭的玄武岩壁,標高約在35公尺以上,其結構甚為特殊,上端為圓形斷面的微輝長岩,周圍則是鹹性(黑色)的玄武岩,呈柱狀節理。上端的圓形斷面如八卦,又像人之髮渦,故村人稱為「八卦鑽」,該「鑽」面南,昔時村民若在啟明宮前向北喊叫,其聲音會再由山壁傳回全村中,因1957年興建漁港北防波堤時,曾在該處大量採石,故原有構造遭嚴重破壞,回音已不再* P. 456,至於此處的有趣狀況,我也有向村長問過,他的答案也是類似,因為八卦山因建漁港而被大量採礦,不然以前在啟明宮往北大叫,會有回音可以傳遍村落,而今已不再有。


東吉


東吉之眼

2007.08.颱風天前夕造訪東吉島

守護東吉島也是東吉島村民的民間信仰中心自是東吉廟(啟明宮)。啟明宮又名「東吉廟」,在村落的中央,坐東面西,前臨港仔口(其舊廟址據云在半爬仔後的「石頭厝」)。有關啟明宮建宮的史料已不可考,只能依據目前廟中仍保持完整的幾件文物,認定其較確實的修建年代:中殿上方懸掛在中央的「啟明宮」聖旨牌上款為「庚午桐月吉旦」,下款為「弟子許瑤叩謝」;左側的「代天府」木匾;右側的「天官二位」木匾* P.464,故可以確定啟明宮在嘉慶十三年間有修建過,並於六十年代村人商議募款於前鎮購屋籌建「澎湖啟明宮」,並將神像恭迎至高雄供奉,民國七十年又將原五府千歲神像恭送回東吉鎮守,而高雄的「澎湖啟明宮」則再另塑較大尊神像* P.465。

半爬仔:指東吉村落東北方的一處緩坡,坡上有住屋數戶。相傳古代的東吉嶼是南、北面的山和中央的山頭仔先浮出水面,半爬仔是最早有人居住處,後來陸地漸上升,現在的村落(即俗稱「畚箕底」),因係早年的海底,而山頭仔附近則為泊船處,多年前曾在其附近地下發掘到白海沙,和一些帆船因避風遇難沉沒殘留的陶瓷、船索及一些人的骨骸,故目前東吉村中的路邊和田間多建小廟以祭祀無主亡魂。* P.454


啟明宮

啟明宮內一隅

啟明宮內一隅

啟明宮內一隅

啟明宮內一隅

啟明宮內一隅(地板)

啟明宮內一隅

啟明宮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的辟邪祈福塔)

相關文章: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聆聽東吉! (VII)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守護東吉! (VI)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凋零的東吉!(V)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黃金東吉!(IV)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妳聽!風兒在唱歌~東吉衛星島-鋤頭嶼 (III)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暖暖東吉島!(II)
Sunday, November 08, 2009 出發!前往東吉島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