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外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外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3月 13, 2014

感受澎湖的"過年"~慶元宵

這部落荒廢許久,我都想把它停了 :( 但又想到,之前有好多回憶,所以還是留著它吧。
今年(2014)的2月14日,我回到了澎湖,很多人會猜,應該是情人節到了,要回去...
事實上不是,是回去過元宵節啦,還有辦手機門號,於是乎...搭了第一班機,回到了澎湖
澎湖冬天的天海原色

星期一, 9月 17, 2012

澎湖內垵的潛力景點之一《西嶼西堡壘》

東昌營區西嶼西堡壘),應該是未來西嶼鄉的潛力景點之一,其實內垵村的牛心灣這附近有許多的軍事史蹟,每一個都有其歷史價值,因為澎湖地區自古就是軍事要地,所以軍事史蹟資源相當豐富,所以相關主管機關應進行全面調查,並依文資法辦理「古蹟」或「歷史建築」登錄,不要再讓寶藏變寶」,讓它們淹沒於荒草之中,建議打造澎湖戰地園區的一個點(可涵蓋馬公市金龜頭、西嶼東西台等及望安等)~內垵戰地紀念園區
天然的植物穹頂

星期日, 8月 05, 2012

再訪漁翁島燈塔的小女孩~洋人古墓

曾經在幾年前寫過這篇(星期四, 一月 10, 2008 漁翁島燈塔-洋人古墓),想想也夠久了了,印像中洋人古墓碑文有被上漆,所以這次就想再去看看,順便定位一下。

漁翁島燈塔圍牆

星期六, 10月 29, 2011

2011.09.03. 回澎湖 (III) - 西嶼

離開鳥嶼,我的下一站是西嶼,只剩下約四個小時,想要把西嶼騎車繞完是可以的,但是西嶼的美景,怎是四個小時可以逛完?所以我決定這次西嶼行只走石塔的路徑,晚上還要去叼擾陳校長呢。
離開鳥嶼後的第一座東北海村落是距離很近的員貝村員貝嶼的玄武岩也是很棒的,可惜的是我來的時間不對,都是霧茫茫,只有在燈塔處拍到了一張較清楚的照片,只不過這裡的玄武岩石柱並不是那麼的壯觀啊。
員貝嶼

星期日, 9月 18, 2011

瀕臨損壞的西三仙塔

澎湖縣西嶼外垵村的兩組六座石塔(每一組三座獨立塔,稱三仙塔),有關於民間傳說的外垵村為一畚箕穴位好風水之所在,但有缺點,而三仙塔就是要鎮左山長右山短缺點(男左、女右,長短為壽命長短)而在東山頭、西山頭各在等長距離處建塔,為求男女長壽,長長久久,雙雙白頭偕老(其實醫療進步應是男女長壽主要的因素是吧?)。

外垵西三仙塔

星期四, 9月 15, 2011

9/3 回澎湖~ (Day 1)

我不是澎湖人,不過我很習慣用"回澎湖",來說明我要到澎湖玩了,認識我的人早就習以為常,連老師都會說,你何時要回來玩,看來!我早成為假澎湖人了 ^^

因為沒有時間能多寫什麼,但又怕會忘了寫什麼,所以就隨手亂貼幾張照片,或許幾個月後有閒就能寫寫了。
2011/09/03 外垵 東三仙塔 日落

星期三, 1月 28, 2009

雞籠上沒有雞更沒有籠子有的是歷史的傷痕


接近雞籠嶼

了斷了四角嶼浮塭,接下來便是馬公市我最後的一座無人島~雞籠嶼( Chi-lung Yü or Jilong islet),有人稱布袋嶼或南雞籠嶼,因為以前在六十四島時雞籠嶼有二座,一座在南,一座在北,為了避免錯誤加了南北,不過現在沒有這個問題了,因為位於北方的雞籠嶼,縣政府在90島嶼時給它改名了,叫做「雞頭嶼」,不過這名字熟悉度沒有雞籠嶼來的高,一般來說還是叫北雞籠嶼雞籠嶼,似乎很少人叫它雞頭嶼
雞籠嶼位於澎湖馬公風櫃里西方約750公尺沿海,是一座無人島,因外形似雞籠而得名(所以,雞籠上沒有雞更沒有籠子,是因為外觀像。but 我也看不出來哪裡有像:) ),高約27公尺,影像岸線面積0.024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616公里***;於64島資料滿潮面積為0.0370平方公里** P.117。和四角嶼均屬於玄武岩構成的方山島嶼,玄武岩層向島的西南延伸,形成一條岩礁,西南有一燈杆,名叫「浮塭」也就是剛去的那座小島,提供進出馬公港口的船隻照明之用* P.159;島的東側有片海濱堆積物,由玄武岩礫與珊瑚碎屑構成** P.132。 因為島上風化較嚴重,且較無什麼可看性,故一般來說,較不建議登島,由海面上眺望本島即可,不過我想基本上也沒有遊客會想要上去。

左、右:雞籠嶼海蝕平台一隅

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在2008年底前完成的最後一座馬公市小島-雞籠嶼,竟然在冬季陽光和煦的今天完成了(前幾天天氣還很不好哩),12/20/2008 10:28 AM我順利的站在雞籠嶼的海蝕平台。OH~YA! 說不出的感動!謝謝魚大哥。有了魚大哥的幫助,我拚完了最後一塊馬公市小島拚圖。

這裡可以看到浮塭

在海蝕平台上我逗留了一陣子,想要好好的看看這四周,及離這不遠的西南方的小岩礁-浮塭礁浮塭燈竿。環顧四周,發現雞籠嶼四角嶼來的雄偉及高聳(雖然都不高啦)不過雞籠嶼的玄武岩真的較有看頭,它算是標準的漁翁島層。堆疊的岩層十分的特殊,還有很漂亮海蝕平台。雞籠嶼的海蝕平台面積廣大且向西南延伸,大型船隻(如台華輪)為了進出馬公港,都必須繞到雞籠嶼的西側(內垵附近海域),再折向東方,才能安全順利抵達馬公港,據里長說(我也親眼看到過)這附近海域是傳統水流湍急區,有"流",所以算是較危險的,想要從四角嶼游過來,基本上較難,還是省省吧。這附近不遠處就有澎湖的雙險。就是『三西流』(在西嶼外垵南側水域)及『四鵝鼻頭』(或叫鵝豆鼻,在虎井嶼東北側),因此為了航道安全而設有標示燈,以確保船隻通行安全(即浮塭燈竿)。

左:比四角嶼高聳的雞籠嶼 右:很有形的海蝕平台

左:一層層的岩層 右:很雄偉的雞籠嶼

從西南上岸後沿著海蝕平台向南方走,走到南方這裡的視野不同了,有片小沙灘,這裡的坡度較緩,適合登上島頂。在這裡原本想要找尋張祖德老師看到的啞彈,但因為時間有限,我又急於攻頂,最後放棄,不過在這附近,我們看到了一些很像炸藥的東西。

左:雞籠嶼南方一隅 右:雞籠嶼南方沙灘

左:雞籠嶼南方(鏽掉的好像是炸藥一樣?) 右:俯看島下

看完這些東西,我要攻頂了,這次魚大哥讓我搶先攻頂,並幫我留下照片,仔細看,還是很模糊,事後魚大哥說好像鏡頭有沙 -_- 魚老大!你的相機一下子進沙一下子動到ISO,我已經跟唐公主說了,請她一定要"虧"你(她已經笑"使"了),一台好好的相機能夠拍出那麼有"特效"的照片也是不容易啊!哈!別生氣耶!

左:登島(感謝魚大哥拍照) 右:俯看雞籠嶼海蝕平台

登上雞籠嶼發現這裡的視野比四角嶼更棒,除了漁翁島馬公港及風櫃里可以看的到外,南海的桶盤嶼虎井嶼也清清楚楚,在這看夕陽及夜景一定很棒的啦。剛上島時魚大哥還在說仙人掌叢呢?想不到雞籠嶼沒有仙人掌叢?結果我們在島的南方看到小小的仙人掌叢。

美不勝收的海蝕平台及沙灘 右:桶盤嶼虎井嶼

東側的海濱堆積物,對岸就是風櫃里

遠方有四角嶼蛇頭山馬公

原來魚大哥一直想要找的最大叢仙人掌叢是在島的頂端東邊啦。雞籠嶼的東邊崖下有片海濱堆積物,由玄武岩礫與珊瑚碎屑構成** P.132,在這向四周張望景色真的非常不錯,蔚藍的海可惜是冬天,不然又有藍藍的天及滿地的綠色。

左:遠眺西嶼 右:仙人掌叢

很清澈的海水,海蝕平台也很美

雞籠嶼上還有幾處坑坑洞洞,我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我猜應該是被砲擊中的歷史的傷痕吧?其中有兩三處面積較大(正好呈一直線排列),我想雨季應該可以留下一些淡水,滋潤乾涸的小島吧。若有人知道這些洞的用途再請不吝指教留言告訴我吧,總不會是...小池溏吧~哈!

左:迷樣的洞? 右:海蝕平台

向西延伸的岩礁,遠方即是浮塭

不知道是什麼?衛星控制點?

上圖,也看不出來這個是什麼?若要我猜,我會猜是衛星控制點,但又好像不太像,因為太爛了吧?。還是界樁?也不像,到底是什麼呢?若有人知道這的用途再請不吝指教留言告訴我吧

一直在想這洞是?

雞籠嶼的島嶼四周岩壁受到風化侵蝕嚴重,許多石塊已鬆動,登島須要格外小心,步步為營,不然掉下來或"粗了哎"就不妙了!

嚴重風化的石頭

左:崩落的石塊 右:蕩皮參

結束短暫的島上逗留,我又走回海蝕平台,準備結束短暫的初訪,潮間帶中蕩皮參靜靜的躺在那曬難得冬天溫暖的陽光。平台上還有一些海水,把雞籠的倒影襯托出來,雖然模糊,但有矇矓之美。

左:好個不清楚的倒影 右:海崖地形

半個小時又過去了,該是向雞籠嶼說再見了!雖然冬天來看到的四角嶼雞籠嶼都是黃褐色的而不是綠油油的一片,不過至少來過了,希望下次再看到你們時你們已換上綠油油的新衣!

離開時又有小小的驚喜,魚兒就像跑出來歡送我們一般,魚大哥提示我海下有魚,我說在哪在哪,看到小藍點後我知道是變色雀鯛,趕緊放下我的防水袋,隨便咔咔咔的亂拍一通,結果回來時看到 -_- 哎!我在拍什麼啊,只有雀鯛,而魚大哥可拍到了有米統之稱的柴魚(可不是柴魚酥哦)及八帶蝶魚呀!好氣!為什麼這時魚大哥的相機又復活了啊!氣氣氣!哈!

左:變色雀鯛及柴魚 右:八帶蝶魚及變色雀鯛(感謝魚大哥兩張照片)

再見雞籠嶼 12/20/08 11:03 AM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 )

星期五, 1月 02, 2009

一座平凡無奇的小島及燈杆~浮塭


2008/12/20 初訪浮塭 2008/12/21 離開澎湖眺望浮塭

2008.12.20 初訪浮塭路徑圖
浮溫燈塔(或燈杆)俗稱雞籠嶼燈塔;位於馬公港外浮塭礁上,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造完成係馬公港出入導航標識。而位於馬公港的浮塭燈塔,因無人看守而歸屬於西嶼燈塔管轄。而浮塭
又稱浮塭塭仔(台語),未列入澎湖90島其中,為無人島嶼。

據研究資料**浮塭燈塔位置:馬公港外雞籠嶼。(23°32.4′N,119°31.0′E)燈質:Fl W 4s 塔高:13公尺 燈高:14公尺(或13.7公尺,引用不同資料) 能見度:公稱光程9浬。

澎湖港(研究資料**有說明澎湖港和馬公港的不同)之入口界於西嶼之東鼻頭與其南南東方之浮塭,寬約1.5浬。浮塭(23°32.5′N,119°31′E)為一凅岩在其南南東方1.5浬處設有浮塭燈塔(Fl. 4s)。環礁向東延伸0.4浬至雞籠嶼雞籠嶼為一圓頂之島嶼高28公尺。四角嶼在其東北方約0.9浬為一平坦之島嶼,高17公尺,西側有礁盤向航道延伸約0.2浬*/**(據縣府公告之90清查資料:四角嶼高12公尺,雞籠嶼高27公尺***)。

澎湖群島因大小島嶼星羅棋佈、海流複雜、暗礁若隱若現,經常造成船隻觸礁沈沒,海難事件頻傳。歷代沉沒於澎湖附近海域的中外船隻,不可勝計。乾隆年間,台澎第一座燈火塔在澎湖西嶼外垵村誕生(今漁翁島燈塔)。爾後,澎湖又陸陸續續設置了不少燈塔。舉凡燈塔、燈座、燈杵、燈桿、燈杆、掛燈等各式導航標幟燈,都屬於燈塔的一環**。

澎湖地區較重要的燈塔有西嶼燈塔目斗嶼燈塔、查某嶼燈塔、七美燈塔花嶼燈塔與東吉燈塔(六座)。位於馬公港的浮塭燈塔,因無人看守而歸屬於西嶼燈塔。臺灣各地的燈塔皆隸屬於「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此因清末戰爭失敗,海關歸由英國管理。英國再由其所收的關稅中,提撥經費興建燈塔。光復後,我國沿習此一傳統,由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位於澎湖地區的燈塔,海關的補給艦每年分二次會到各地燈塔補給油料、器具及生活用品等**。

由於很少有書籍會有介紹到浮塭,所以參考資料有限,在這次旅程中的第二站即到浮塭,來拜訪這座搭台華輪或是到南海一定會看到的紅色燈杆(燈塔)。雖然很近很近,但是想要登上浮塭浮塭拍張照片又談何容易呢?或許對釣客或漁民來說這有什麼稀奇,他們就像在走廚房一樣啊,不過我畢竟是遊客,這次有機會和魚大哥來到浮塭,與其近距離接觸真是開心呢,快步走到了燈杆旁按下我的記錄設備,2008-12-20 10:16:37 浮塭燈桿, 雖然我的GPS定位沒有說那麼的精準,但是我蠻滿意了,我記錄下的浮塭燈杆的位置是23°32'23.83"北;119°31'27.58"東,可供大家參考。

浮塭燈杆(燈塔)全貌,礁石上還看到釣客的兩個冰箱

這兩張照片是漁大哥幫我忙的,看就知道了蠻失敗的 :D

哈~別打我!魚大哥,不過這兩張算不錯的啦,後面的更為精彩。
要走上燈杆是要小心的,階梯十分的淺及滑,一不小心就可以一路滑到潮池了。

浮塭可以遠眺雞籠嶼

我好奇的問魚大哥,若是大潮時竟然能否走到雞籠嶼呢?他說不太可能吧!看起來蠻深的又有些遠呢。

左:浮塭礁上眺雞籠嶼(黑衣人就是漁大哥)我們都穿著防寒衣呢,畢竟現在是冬天!
右:離岸拍浮塭礁及燈杆

左:與雞籠嶼間的岩礁 右:釣客的天堂

潮間帶中的珊瑚及右圖中我可辨視出來的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巢沙菜(Hypnea pannosa)
魚大哥正在拍這鮮紅的浮塭燈杆

PS. 浮塭燈塔有人稱燈塔,也有人稱浮溫燈杆,是因為光程及規模關係,但燈塔圾燈杆(燈桿)皆屬燈塔之一環,因規模較其它澎湖燈塔小,故本文以燈杆稱之。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台灣海域海上交通管理之研究 正式報告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研究 95.12, ***90島清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