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雁情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雁情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三, 8月 20, 2008

龍門後灣驚魂記


有圖有真相,左:蛇皮 右:兩條雨傘節
2008.08.19.早上我四點多去看龍門後灣福德古井看日出,只前都在福德廟旁站著等日出,福德廟是民國七十四年(1985),由村民林正男所發起興建,供奉由海上漂此之福德正神金身,廟口有一口圓形的福德古井* P.263(相關圖文可參閱:Sunday, May 27, 2007 走訪湖西-龍門(I)-後灣、青礁尾、東鼻頭、福德古井 )。
驚魂記是這樣發生的:
約快到五點半我坐在一個小高地的石頭上,那草不多;天色有點亮了,因為雲層有點厚,所以我還在等日出。結果,小蚊子好多,我就一直用手趕,一直揮一直揮,那時聽到有小小的草在動的聲音,但沒理它,最後受不了蚊子... 我站起來,繼續等日出。
我那時還穿涼鞋,左顧右盼了一下,離右腳不到30公分處看到蛇皮,我愣住了,因為蛇皮那較空,我跳到蛇皮那去,想說媽呀,這裡有蛇,我還坐在這,此時還想幫蛇皮拍照,結果..... 我坐的後面不到30公分處有兩條雨傘節.....我竟然背對著牠.... Orz 感謝媽祖及眾神明的庇佑!
希望這些保育類的毒物不要出來逛大街,更希望澎湖縣政府在旅遊注意事項加入警語"澎湖部份草地有毒蛇出沒請特別留意!",希望農漁局生態保育科也能重視,畢竟雨傘節也是保育類蛇類,我不希望有人捉牠來進補,更不希望有遊客因牠受傷。
我目前已知的毒蛇出沒地:七美東吉雁情嶼、太武山及後灣


有影片有真相!! 2008.08.19.

相關文章:
Sunday, May 27, 2007 走訪湖西-龍門(I)-後灣、青礁尾、東鼻頭、福德古井

星期六, 4月 05, 2008

島嶼也是特色

老實說,澎湖的海鮮並不吸引我,求學過程中,兩年天天與海鮮為伍,海鮮文化卻沒有改變我,雖然我很愛吃魚 :)

我較喜歡的是寧靜的景緻,例如是玄武岩景觀,及看著藍藍的大和靜靜在一旁守待的小島,看起來像是怪咖,但是在台灣,似乎這是很奢侈的享受,有機會來到澎湖,若您有空找個小島海灘,坐下來聽聽海濤,看看玄武岩,或許您也能感受到不同的心靜,不過記得,有太陽的話記得要撐傘。

左:後寮外(大白沙嶼土地公嶼姑婆嶼)右:中正橋外(雁情嶼

講美海堤外(尖嶼坪嶼坪岐嶼),草嶼仔員貝嶼

星期日, 12月 02, 2007

虎井遊記(下)~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2007.05.13. 虎井桶盤 GPS 路徑圖

約十點四十四分來到了南進指揮所的入口處,那邊牆上掛著參觀須知。其實,坊間有人說這不是南進指揮所,但有人說是?至於是不是?我不是建造者,也不是史學家,輪不到我說話,不過,我不覺得它是什麼指揮所,但是被蓋成這樣,我必須說真的很醜,在心中,就是把它當成是地下碉堡就好,反正虎井現在又不是戰地,且這指揮所也沒列入文化資產,所以我就把它和雁情嶼的碉堡歸為一類。就單純下去走走罷了,不過畢竟這是虎井的第二景點,所以去看看是必要的!

參觀須知
為維護原始設施風貌,內部光線反差極大,請小心慢行。
請注意設施高度,小心頭部碰撞,避免推擠危險。
請勿奔跑、亂丟煙蒂、垃圾、吐檳榔汁等污染環境行為。
請勿於牆壁彩繪、塗鴉、留言及其他破壞景觀行為。

10:44 被掛牌稱為南進指揮所的地下碉堡

裡面頗暗,不過可以藉由四周可望到外面的窗口看到外面的景觀

中央通道貫穿指揮所,通道兩側再分隔為數個小房間,作為會議室、寢室、庫房

指揮所內外

左:南進指揮所出口 右:南進指揮所說明文


南進指揮所
無法前進的軍事遺跡  
  傳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將
領山本五十六為侵略南太平洋,在此
地建立一座堅固的地下堡壘-南進指
揮所,作為日軍南進的指揮中心。
  指揮所呈狹長形,內部以一狹長
的中央通道貫穿,通道兩側再分隔為
數個小房間,作為會議室、寢室、庫
房等。臨海面有一座監視堡壘,可監
視海上的活動。
  為避免指揮所遭轟炸損毀,故於
西嶼及五德各設餌砲一座,誘騙美軍
轟炸,因而保存了指揮所的完整。


指揮所附近的建築

另外,指揮所山下,也就是西山西南邊突出的地名-「吃落」我覺得翻成「吃流」比較有趣,也就是退潮的意思,老輩居民表示這裡為海岸退潮的起點,因為是時水流方向是東南流,而且潮急,故以往搖櫓時代經此北上返港的漁船要逆急流而行,非常吃力,相對於「吃落」水退潮的起點,另一個就是漲潮的地點,這位於西山東南角名叫-「煙墩下」,命名由來或與清朝時代在此設「煙墩」有關(* P.168)。

指揮所附近的建築及零星的墓地,看起來蠻有發展的前景,可惜這裡是離島,不然這做生存遊戲據點好像不錯,接著我再往南偏東的方向走,想說可以很順利走回漁港,想不到沒路了,-_-至少是沒大馬路,泡菜說有小路還是可以走回來,是外地旅客的我,就決定不浪費時間了,趕快下山回到碼頭。

虎井西山眺東山

虎井一隅

在西山頂眺望遠方及俯看腳下的村落,不過,太久沒來虎井不知道西山沒有所謂的環島道路,差一點來不及回來搭交通船。從儲存槽一路邊走邊跑回碼頭花了不到三十分鐘,還背著一堆東西,汗流夾背的殺回漁駐所,好在跑的快,到了電信機房時才11:16。

虎井介紹文


虎井
Huching
虎井嶼位於桶盤嶼南側,為澎湖第七
大島。有軒昂雄偉的柱狀玄武岩景觀
,另由於崖下海域澄澈秀麗!昔有-
虎井澄淵美景之名,最為人稱道的當
屬-沈城之謎,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
曾於島上建有城堡,後於戰火中沈沒
海底,近來雖屢有學者前往探勘,但
迄未有重大發現,依然是百年來的不
解謎團。

Located south of Tungpan island, Huching island is the seventh largest island in Penghu, Known for Huching Clear Waters, it has a magnificent view of the beam past basalt and crystal clear seawater seen from the cliff. The best-know story is the mystery of the sunken city; legend has it that the castle built by the Dutch in the 17th century sunk to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during the war.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ve explored the area without any major discovery. It remains an unsolved hundred-year mystery.


吃得頭好壯壯的貓咪

虎井沒有大貓,但小貓可就多囉,常可以見到貓咪趴在水泥地上吃東西。
短暫的重訪,十一點半時我就準備搭船回到馬公了。因為時間不夠,根本無法好好的走走東山,所以西山也只能急急忙忙的匆匆一撇。像「水仙宮」也沒能拜訪,也沒到虎井的兩個學校晃晃。虎井東山有幾個有趣的地名,我就在此寫一下吧。
「南勢灣」,東山南方的地名,之前提及虎井的「鼻」是指突出的地形,而「灣」或「彎」及「垵」就是指凹入地形,「南勢灣」就是南方凹入的海灣,多位長輩表示小時曾親睹其地有一穴,深不可測,然三、四十年前崩塌,不復見。(* P.169)
「鵝豆頭」,我比較喜歡叫它「鵝鼻頭」在之前我有寫到這裡算是澎湖天險之一(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澎湖六天險 - 「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鼻頭、五潭門、六東吉」),此處為東山最東邊,是軍事區,虎井沈城的傳說就在前面的海底,退潮時搭小船較能看清,然水流急有漩渦,東山像隻禽鳥,此名稱由來可能是禽鳥頭部之意。(* P.169)
「石壁」,東山東北方地名,是軍事區,海岸上去是斜坡,斜坡上是一大片陡峭的岩壁,其上有許多相通的坑道,以前有駐軍,現已荒廢成為遺跡。(* P.169)
「大灣」,東山北方的地名,因為是一大凹入地形,故名,此地山崁下有大片平坦地面,三、四十年前人口增多時(近兩千人),本擬在此另建村落,但日後人口大量外移而作罷。(* P.169)

虎井國小 以下資料擷取自虎井國小網站
民國21年 馬公公學校虎井日語講習所
民國29年 改稱馬公公學校虎井分教場
民國34年 改稱馬公國民學校虎井分校
民國35.02.01 奉准獨立改稱虎井國民學校 
民國57.08.01 奉令改稱為虎井國民小學

虎井國小網頁中,有更多有關於虎井的鏈結,有興趣的人可以來看看,虎井地名由來虎井沈城虎井海域釣場虎井的廟神虎井交通

中正國中虎井分部 以下資料擷取自中正國中虎井分部網站
民國五十七年     學校成立。
民國五十九年     於五德里設立澎南分部(於民國六十三年八月獨立)。
民國六十七年     設立虎井分部。
民國八十二至八十五年 學校因老舊關係,於八十二年、八十四年分兩期進行校舍重建,
民國八十六年一月    完成一座中庭綠草如茵、歐式壯麗建築物。

想到這裡,我又想到虎井的兩所學校:虎井國小及中正國中虎井分部,皆為迷你學校,去年虎井國小全校學生僅11人,教職員加工友,卻有9人。而鄰近的中正國中虎井分部,更僅有5名學生及6名老師,都面臨廢校的隱憂,但地方上普遍反對,希望保留學校,不過我一直在想,這兩所迷你學校真的能再撐幾年呢?想想在虎井嶼曾是漁產量最多的漁場,如今因為資源大減,島上居民紛紛遷移它鄉,預料在可見的未來,虎井嶼將可能變成無人島。

左:虎井衛生室 右:虎井里村落

離開虎井

左:桶盤嶼福海宮 右:桶盤嶼碼頭

左:桶盤嶼衛生室 右:離開桶盤嶼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相關文章: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下)~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 現在閱讀本文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中)~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上)~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星期六, 5月 26, 2007

澎湖 小嶼 中屯嶼仔 中墩嶼仔 補篇(I)

小嶼地理位置圖
有關小嶼, 可以先閱讀之前的這一篇 澎湖 小嶼 中屯嶼仔 中墩嶼仔 .

小嶼~就是中屯嶼仔. 聽名字就知道是中屯島(中墩嶼)的小朋友. 小嶼哦, 往白沙, 西嶼(縣道203)方向走的話, 是在中正橋的左手邊, 雁情嶼雞頭嶼(雞籠嶼)在右手邊. 所以中屯嶼仔(小嶼)在中屯村. 是我所知中屯的3條踏浪路線之1. 是要涉水的2條之1. 距離海岸約400-500M, 退潮時捲褲管即可涉水而過(水深最低可到腳踝), 附近的灘地很廣, 是澎湖64/90島之一, 64島面積0.0077平方公里, 90島面積0.0045(僅供學術參考用), 但小潮漲潮後(水深可達胸部以上, 只剩人頭), 不建議一般遊客前往踏浪. 前往的旅客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最好會游泳 :)

本次2007.05.08-14. 回澎湖, 因為潮汐的關係, 只有最後一天走訪小嶼較為可能, 但是我又想到中央嶼(大央嶼, LP島, 南佩) , 因為要趕飛機, 故我選擇了中央嶼, 因為離市中心近, 不必騎那麼遠, 所以呢, 小嶼, 等我~下次再來!! 待我回來, 再來寫補篇(II) :D

初探小嶼的旅客話最好是選擇大潮, 但那有兩條比較深的地方, 俗稱"溝"(地形及挖港淤泥). 請先問村民怎麼走安全, 就我所知妳要由港前指示塔斜走過去, 很難用說的, 問村民比較快. 請確保自身安全!

小嶼
2007/5/9 下午 4:13 於中正橋拍下小嶼
小嶼
2007/5/11 上午 10:03 小嶼
這樣的潮水, 連草嶼1 都水深及膝上了(最後就沒登上草嶼1), 小嶼呢? 不要想了, 至少腰部以上.
小嶼
2007/5/11 上午 10:07 小嶼
小嶼

2007/5/13 下午 3:19 小嶼
(2007/05/13 長潮 預測最低時間14:04 -88公分)那時我剛從雞頭嶼(雞籠嶼)回來, 先去瞧瞧小嶼, 看來有困難, 15:29我跑去走雁情嶼還登島, 到了16:15離開雁情嶼時走往雁情嶼的路還沒被潮水覆蓋, 而一個多小時以前的小嶼就是這模樣的水深了, 你覺得小嶼是不是一個可以開玩笑的島? 基本上踏浪就要首重安全, 第N次的告訴大家, 前往小嶼一定一定要小心. 最好可以的話, 先問一下居民.

星期三, 5月 16, 2007

2007 May 8-14 澎湖踏浪之旅

2007 May 8-14 澎湖踏浪之旅
上面標出我於2006.11.29.-2007.05.14. 回澎湖兩次之間走過的潮間帶.
潮間帶的美麗的確是需要大家的努力維護....
有興趣的人看看吧.

星期二, 5月 15, 2007

2007 MAY 8-14 澎湖島嶼探索之旅

本次拜訪的小島計有:
澎湖本島 May 8,9,10,11,12,13,14
中屯嶼 May 11, 12, 13
白沙島 May 11, 12, 13
漁翁島 May 11
小門嶼 May 11
虎井嶼 May 13
大倉嶼 May 10
番黍仔尾嶼 May 9
赤嶼 May 9
坪嶼(坪歧嶼) May 12
草嶼仔 May 12
尖嶼 May 12
大礁 May 11
四仙 *
中央嶼(大央嶼) May 14
牛母件嶼 May 10
草嶼1 位瓦硐 May 12
石嶼仔 位瓦硐 May 11, 12
雞母塢塭 May 13
雞頭嶼(雞籠嶼) May 13
雁情嶼 May 13

星期二, 2月 20, 2007

澎湖 雁情嶼

位於中屯的東南方的小島, 雁情嶼又叫眼鏡, 有人說是何仙姑的內衣(應是取決於其外觀), 若由湖西往白沙 203 路上騎經中正橋位於中正橋的右手邊, 若反向則為左方. 和小嶼正好相望. 雁情嶼(右), 小嶼(左)本圖為雁情嶼, 攝於 2006.12.01.
雁情嶼
雁情嶼可於退潮時自中正橋下步行而至
小嶼 請參閱 澎湖‧妳的家 http://etcmis.blogspot.com/2007/02/blog-post_20.html#links

星期四, 1月 18, 2007

澎湖湖西地點標示完成

Next 馬公市補件, 再下來............ 休息一下, 把所有圖示與文字大小, 顏色一致化吧.

再來呢? 選景點.

再來呢? 找文字資料

接下來呢? 找圖片及短片資料, 為了怕有著作權糾紛, 我就先用自己的資料, 除非創作者同意我使用或放棄著作權.

眼尖的人會發現雁情嶼不是在白沙鄉嗎? 怎麼踏浪路線放在湖西, 因為之前縣府給的資料上寫島嶼的話這島劃在湖西鄉( 雁情嶼原列屬湖西鄉轄區,地形圖上則屬白沙鄉) , 所以我就放這了, 問我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

按小圖可以放大. 一個為所標示的點(較多的), 另一個則是我選出來的景點, 約21個, 不過砍一砍還是剩約10個吧


星期四, 1月 04, 2007

2006年11月26日-12月03日 澎湖踏浪小島尋找之旅

如下圖所示, 走了7條路, 因為冬天會冷所以涉水的路線就都不走了.
1. 安宅->牛母件嶼
2. 奎壁山->赤嶼
3. 奎壁山->番黍仔尾嶼
4. 中正橋->雁情嶼
5. 員貝嶼->小龍
6. 鳥嶼->南面掛嶼
7. 瓦硐->石嶼仔(石嶼), 草嶼1(但草嶼1沒走到, 但很近了) 不想腳再泡水.


安宅潮間帶看牛母件嶼, 牛母件嶼上眺中屯風車

員貝潮間帶看小龍, 小龍上果然都是草, 難怪舊稱草嶼, 小龍上回眺員貝嶼

鳥嶼潮間帶看南面掛嶼, 南面掛嶼的白色貝殼灘, 南面掛嶼回眺鳥嶼姆指山(當地人稱)

中正橋下潮間帶看雁情嶼, 本來要由這登上雁情嶼, 不過10級風吹得我滑下來, 最後放棄了, 夏天再來吧, 雁情嶼回眺中正橋

由瓦硐潮間帶走到石嶼仔(左前)與草嶼1(右後), 走到石嶼仔, 草嶼1(因為不想腳泡水, 就到有大灘海水的地方就折回了.

由番黍仔尾嶼步道回眺奎壁山, 番黍仔尾嶼眺赤嶼, 番黍仔尾嶼眺雞善嶼

奎壁山往赤嶼潮間帶, 赤嶼上眺錠鉤嶼, 赤嶼上眺奎壁山

赤嶼上眺溪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