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星期日, 12月 02, 2007

虎井遊記(下)~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2007.05.13. 虎井桶盤 GPS 路徑圖

約十點四十四分來到了南進指揮所的入口處,那邊牆上掛著參觀須知。其實,坊間有人說這不是南進指揮所,但有人說是?至於是不是?我不是建造者,也不是史學家,輪不到我說話,不過,我不覺得它是什麼指揮所,但是被蓋成這樣,我必須說真的很醜,在心中,就是把它當成是地下碉堡就好,反正虎井現在又不是戰地,且這指揮所也沒列入文化資產,所以我就把它和雁情嶼的碉堡歸為一類。就單純下去走走罷了,不過畢竟這是虎井的第二景點,所以去看看是必要的!

參觀須知
為維護原始設施風貌,內部光線反差極大,請小心慢行。
請注意設施高度,小心頭部碰撞,避免推擠危險。
請勿奔跑、亂丟煙蒂、垃圾、吐檳榔汁等污染環境行為。
請勿於牆壁彩繪、塗鴉、留言及其他破壞景觀行為。

10:44 被掛牌稱為南進指揮所的地下碉堡

裡面頗暗,不過可以藉由四周可望到外面的窗口看到外面的景觀

中央通道貫穿指揮所,通道兩側再分隔為數個小房間,作為會議室、寢室、庫房

指揮所內外

左:南進指揮所出口 右:南進指揮所說明文


南進指揮所
無法前進的軍事遺跡  
  傳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將
領山本五十六為侵略南太平洋,在此
地建立一座堅固的地下堡壘-南進指
揮所,作為日軍南進的指揮中心。
  指揮所呈狹長形,內部以一狹長
的中央通道貫穿,通道兩側再分隔為
數個小房間,作為會議室、寢室、庫
房等。臨海面有一座監視堡壘,可監
視海上的活動。
  為避免指揮所遭轟炸損毀,故於
西嶼及五德各設餌砲一座,誘騙美軍
轟炸,因而保存了指揮所的完整。


指揮所附近的建築

另外,指揮所山下,也就是西山西南邊突出的地名-「吃落」我覺得翻成「吃流」比較有趣,也就是退潮的意思,老輩居民表示這裡為海岸退潮的起點,因為是時水流方向是東南流,而且潮急,故以往搖櫓時代經此北上返港的漁船要逆急流而行,非常吃力,相對於「吃落」水退潮的起點,另一個就是漲潮的地點,這位於西山東南角名叫-「煙墩下」,命名由來或與清朝時代在此設「煙墩」有關(* P.168)。

指揮所附近的建築及零星的墓地,看起來蠻有發展的前景,可惜這裡是離島,不然這做生存遊戲據點好像不錯,接著我再往南偏東的方向走,想說可以很順利走回漁港,想不到沒路了,-_-至少是沒大馬路,泡菜說有小路還是可以走回來,是外地旅客的我,就決定不浪費時間了,趕快下山回到碼頭。

虎井西山眺東山

虎井一隅

在西山頂眺望遠方及俯看腳下的村落,不過,太久沒來虎井不知道西山沒有所謂的環島道路,差一點來不及回來搭交通船。從儲存槽一路邊走邊跑回碼頭花了不到三十分鐘,還背著一堆東西,汗流夾背的殺回漁駐所,好在跑的快,到了電信機房時才11:16。

虎井介紹文


虎井
Huching
虎井嶼位於桶盤嶼南側,為澎湖第七
大島。有軒昂雄偉的柱狀玄武岩景觀
,另由於崖下海域澄澈秀麗!昔有-
虎井澄淵美景之名,最為人稱道的當
屬-沈城之謎,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
曾於島上建有城堡,後於戰火中沈沒
海底,近來雖屢有學者前往探勘,但
迄未有重大發現,依然是百年來的不
解謎團。

Located south of Tungpan island, Huching island is the seventh largest island in Penghu, Known for Huching Clear Waters, it has a magnificent view of the beam past basalt and crystal clear seawater seen from the cliff. The best-know story is the mystery of the sunken city; legend has it that the castle built by the Dutch in the 17th century sunk to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during the war.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ve explored the area without any major discovery. It remains an unsolved hundred-year mystery.


吃得頭好壯壯的貓咪

虎井沒有大貓,但小貓可就多囉,常可以見到貓咪趴在水泥地上吃東西。
短暫的重訪,十一點半時我就準備搭船回到馬公了。因為時間不夠,根本無法好好的走走東山,所以西山也只能急急忙忙的匆匆一撇。像「水仙宮」也沒能拜訪,也沒到虎井的兩個學校晃晃。虎井東山有幾個有趣的地名,我就在此寫一下吧。
「南勢灣」,東山南方的地名,之前提及虎井的「鼻」是指突出的地形,而「灣」或「彎」及「垵」就是指凹入地形,「南勢灣」就是南方凹入的海灣,多位長輩表示小時曾親睹其地有一穴,深不可測,然三、四十年前崩塌,不復見。(* P.169)
「鵝豆頭」,我比較喜歡叫它「鵝鼻頭」在之前我有寫到這裡算是澎湖天險之一(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澎湖六天險 - 「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鼻頭、五潭門、六東吉」),此處為東山最東邊,是軍事區,虎井沈城的傳說就在前面的海底,退潮時搭小船較能看清,然水流急有漩渦,東山像隻禽鳥,此名稱由來可能是禽鳥頭部之意。(* P.169)
「石壁」,東山東北方地名,是軍事區,海岸上去是斜坡,斜坡上是一大片陡峭的岩壁,其上有許多相通的坑道,以前有駐軍,現已荒廢成為遺跡。(* P.169)
「大灣」,東山北方的地名,因為是一大凹入地形,故名,此地山崁下有大片平坦地面,三、四十年前人口增多時(近兩千人),本擬在此另建村落,但日後人口大量外移而作罷。(* P.169)

虎井國小 以下資料擷取自虎井國小網站
民國21年 馬公公學校虎井日語講習所
民國29年 改稱馬公公學校虎井分教場
民國34年 改稱馬公國民學校虎井分校
民國35.02.01 奉准獨立改稱虎井國民學校 
民國57.08.01 奉令改稱為虎井國民小學

虎井國小網頁中,有更多有關於虎井的鏈結,有興趣的人可以來看看,虎井地名由來虎井沈城虎井海域釣場虎井的廟神虎井交通

中正國中虎井分部 以下資料擷取自中正國中虎井分部網站
民國五十七年     學校成立。
民國五十九年     於五德里設立澎南分部(於民國六十三年八月獨立)。
民國六十七年     設立虎井分部。
民國八十二至八十五年 學校因老舊關係,於八十二年、八十四年分兩期進行校舍重建,
民國八十六年一月    完成一座中庭綠草如茵、歐式壯麗建築物。

想到這裡,我又想到虎井的兩所學校:虎井國小及中正國中虎井分部,皆為迷你學校,去年虎井國小全校學生僅11人,教職員加工友,卻有9人。而鄰近的中正國中虎井分部,更僅有5名學生及6名老師,都面臨廢校的隱憂,但地方上普遍反對,希望保留學校,不過我一直在想,這兩所迷你學校真的能再撐幾年呢?想想在虎井嶼曾是漁產量最多的漁場,如今因為資源大減,島上居民紛紛遷移它鄉,預料在可見的未來,虎井嶼將可能變成無人島。

左:虎井衛生室 右:虎井里村落

離開虎井

左:桶盤嶼福海宮 右:桶盤嶼碼頭

左:桶盤嶼衛生室 右:離開桶盤嶼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相關文章: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下)~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 現在閱讀本文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中)~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上)~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