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鳥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鳥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4月 24, 2025

喜歡胡亂拉人認識澎湖的我 :)

我愛海,我是小水,我對澎湖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希望有一天能夠走完澎湖大大小小的島嶼,看著潮來潮往,遊客如同跑馬燈一樣,一下從腦中閃過,但又在不知的何時又從我的腦中飄了出來。

2025.04.09 我聽著風兒的呼喚,我!回家了。😊
在澎湖輪上(以前高雄馬公的交通船是叫台華輪)遇到一對遊客,我很有事的問,你們是澎湖人嗎?然後,她們回,我們是遊客,去澎湖玩,心裡想的是,春天去澎湖玩?不知想玩什麼,然後就聊開了,然後居然問我澎湖哪裡有紀念酒,我說我只知道水果酒,找一下澎湖酒廠....到了4/10 早上六點多,船靠岸後,我們互道再見,祝福玩的開心而各自前往未知的旅程。
澎湖輪

今天,2025.04.24. 一早,有人傳line告訴我,小水,你出現在孫女的YT影音,因為我沒即刻看到

星期六, 10月 29, 2011

2011.09.03. 回澎湖 (III) - 西嶼

離開鳥嶼,我的下一站是西嶼,只剩下約四個小時,想要把西嶼騎車繞完是可以的,但是西嶼的美景,怎是四個小時可以逛完?所以我決定這次西嶼行只走石塔的路徑,晚上還要去叼擾陳校長呢。
離開鳥嶼後的第一座東北海村落是距離很近的員貝村員貝嶼的玄武岩也是很棒的,可惜的是我來的時間不對,都是霧茫茫,只有在燈塔處拍到了一張較清楚的照片,只不過這裡的玄武岩石柱並不是那麼的壯觀啊。
員貝嶼

星期日, 10月 23, 2011

2011.09.03. 回澎湖 (II) - 鳥嶼

離開湖西後,我直接前往岐頭,準備前往「海枯石爛」的小島~鳥嶼。原因沒有別的,因為鳥嶼有石塔 ^^

鳥嶼的大白鳥(亮晶晶)
在交通船上遇到兩位遊客,也是要到鳥嶼旅遊,一問之下,她們想要去澎澎灘...
鳥嶼東崁燈塔

2011.09.03. 回澎湖 (I)

2011.09.03. 是我2011年第一次回澎湖,可以說是最晚的一次,因為距離上次已經超過了一年多了,其實原本在六、七月時就要來拜訪西吉嶼,八月要參加校長的南海活動、九月要參加西嶼坪活動,九月底再帶台北同事一起來澎湖玩,結果天公不作美、公務太多最後再加上沒有機票,四攤旅行最後變成一攤,且校長南海活動延期和九月西嶼坪活動強碰,所以我就只能選擇其一,最後我選擇參加校長的南海之旅。

大霧瀰漫
九月二日我搭台華輪夜航,開始了我的澎湖之旅,五點多應該已經可以看到日出了,但外頭的景色讓我笑不出來。

澎湖到了
往外一望,天啊!好霧啊,看來要有美麗明亮的景色是很難了,希望明天(9/4)能夠有個大好天氣(雖然最後仍是幻滅,不過能夠再訪東吉島仍是很開心啦)。

星期四, 9月 15, 2011

9/3 回澎湖~ (Day 1)

我不是澎湖人,不過我很習慣用"回澎湖",來說明我要到澎湖玩了,認識我的人早就習以為常,連老師都會說,你何時要回來玩,看來!我早成為假澎湖人了 ^^

因為沒有時間能多寫什麼,但又怕會忘了寫什麼,所以就隨手亂貼幾張照片,或許幾個月後有閒就能寫寫了。
2011/09/03 外垵 東三仙塔 日落

星期日, 2月 07, 2010

澎湖七美~龍埕

龍埕七美最重要的地質景觀之一,印象中也是我以前地球科學的教材之一,雖然時間久遠了,不過我隱約記得,褶皺地形及海蝕拱門分別採用澎湖七美鄉的龍埕澎湖西嶼鄉的小門嶼的鯨魚洞龍埕的地質重要性在於這裡具備壺穴、豆腐岩、海蝕平台、褶皺地形、海蝕溝、海蝕洞、凝灰岩海崖等地形,沿著陡坡往下來到海蝕平台便可一一窺見這些地景。

龍埕海蝕平台(點選放大)

龍埕大獅一樣位於七美鄉中和村,並列中和村五大景點(下巷大獅[石獅]、龍埕[石龍]、東坎[東崁]、牛母坪),地理位置在大獅的東北側,是一廣大海蝕平台,退潮時從岸邊延伸到海中數十公尺,形如蛟龍,平台終年潮濕,又稱「濕庭」,和大獅共成一個「石獅石龍」的觀光景點。* P.486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從高處往下看龍埕的海蝕平台,皺褶真的好漂亮啊。仔細看看每個排列整齊的壺穴,更會覺得造物者的神奇。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對岸是大獅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對岸是大獅

龍埕為火山角礫岩形成的海蝕平台,平台上的岩層因受擠壓而形成多處向斜與背斜的褶皺構造,平台上尚有各種大小不同的豆腐岩及約有160餘個排列整齊的壺穴,由龍埕平台上觀海崖可見其向斜構造,在此褶皺左右各有一岩脈從火山角礫岩的岩壁內,貫穿至海蝕平台上。** P. 220-222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龍埕海蝕平台上為數可觀的壺穴

龍埕

龍埕橋附近羊群特別多(應該說七美羊很多,到處可以看到羊咩咩)所以在橋或轉彎處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小羊出沒"的告示牌,是請騎士、遊客小心車也要小心不要被羊撞或撞到羊啦。

石獅石龍是同一觀光景點,石獅是個柱狀玄武岩地形,石龍則是褶皺地形。且石龍是個絕佳的地質教室。龍埕地景由三大部分組成:(1) 龍身(褶皺地形)也就是海蝕平台,平台旁有海蝕洞及平台上的壺穴。(2) 龍頭、龍口,主要是岩脈及海蝕平台。(3) 龍珠,小型的海蝕平台。雖然如此,不過許多人還是看不出來,不然就是每個人對此景點的看法不同。

龍埕海蝕平台及豆腐岩

坐在海蝕平台上吹著風真的好舒服,因為那時是五月底,還沒有很熱,不過七八九月份可能會被曬成人干吧。

龍埕凝灰岩海崖

凝灰岩層

龍埕豆腐岩及海蝕溝

凝灰岩海蝕洞及一旁的岩脈

礁石上的蒙眼俠-蒼燕鷗

這個角度的"角頭"好像鳥嶼拇指山姆指山

一定有人會問,你上面的照片拍的角度怎麼看不出來龍在哪?好像和印象中的龍埕都不一樣?其實,龍埕一般人並沒有機會、不會想走下去看,若想看到石龍的完整景觀就要從石獅石龍風景區的觀景點,一邊是到石獅,另一邊就是到石龍囉。走到盡頭就可以看到下圖景觀,也就是大眾印象的龍埕樣貌。

龍埕退潮貌(龍頭、龍口、龍珠、龍身)

龍埕岩脈及海蝕平台

龍埕潮潮貌(颱風來臨前)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

星期日, 1月 24, 2010

我的小島35~南面掛嶼


南面掛嶼

南面掛嶼;高約20公尺,為一無人島,位於鳥嶼北邊,退潮時與鳥嶼相連。形狀像日本的富士山,被稱為「小富山」。因為風化及侵蝕劇烈,表面覆蓋一層風化後的紅色鐵質頁岩碎礫,最下層為火山角礫岩,南側有發達的柱狀玄武岩,南南東方有一小貝殼珊瑚碎屑灘。與附近島嶼、岩礁在冬季時皆產有紫菜。

我的小島46~活龍灘


活龍灘

澎澎灘,當地村民稱「砱仔」或「活龍灘」,韋恩颱風來之前並不存在,颱風過境後,鳥嶼員貝之間,突然浮出了一大片由珊瑚礁沖刷成粗碎顆粒的沙洲地,這就是「活龍灘」的由來,目前沙洲仍持續穩定的不斷地在擴大。相傳活龍灘乃一龍穴,村民為了不讓金龍飛走,而保有此龍穴,所以立寶塔於活龍灘末端以鎮住金龍,藉以庇佑村里的平安,而今「活龍灘」是人鳥共治的小島哦。

星期日, 6月 28, 2009

鳥嶼! 我又來了!(下)


我的晚餐=泡麵加上信芳行~吃氣味的炸小管(鹹酥雞)

晚上和役男及老師跑去信芳行買小點心,就是這一味,吃氣味的炸小管啦,好像幾十元我忘了,配著我的泡麵,吃飽了喝足了,就是要到碼頭邊晃一晃囉,隨手拍下皎潔的月光。夜裡的鳥嶼港除了風聲、浪聲聽不到吵雜的聲音,連喇叭聲也沒有,真的很安靜。

寧靜夜生活

時間到了,明天還要早起去活龍灘呢!這時我大腦中全被活龍灘的影子給佔滿,關上燈,打開睡袋,包包就是我的枕頭,睡吧 :D

我的床

隔天天一早我就自動醒了,連鬧鐘都不用。早上我只安排一個行程~活龍灘。為了活龍灘我排開了其它景點,想說多一些時間看看活龍灘活龍灘我利用另一篇文章介紹,故這裡不再贅述了,請參考(Sunday, May 17, 2009 神龍見首不見尾~活龍灘 )這一篇文章。

離開活龍灘後,潮水潮漲,不過還有充份的時間讓我走到南面掛嶼(書上寫說有1400多萬年地史),所以我就往東北直接走到南面掛嶼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一篇(Saturday, June 20, 2009 澎湖小富士山~南面掛嶼 )。

左:準備到活龍灘澎澎灘) 下:準備離開南面掛嶼

當我離開南面掛嶼時,潮水已經漲到有一定程度了,不過我好想去看看書中所指的一個"鳥窩"哦,分別是在東崁燈塔的左右兩側,書中有提到鳥嶼有兩處鳥窩,都是由柱狀玄武岩構成的景觀,位於東北岸原有有懸空的半球形玄武岩,現已崩落。另一處是在海崖下有一凹陷的海蝕洞。所以我就涉水走到東岸附近。

南面掛嶼

要接近東岸必須走回離岸近的地區,否則這附近的潮間帶已經慢慢的隨時間流逝而被潮水所吞,這一天下來我看到了鳥嶼的殼灰岩,也看到了東北(或北)方有四層風化的玄武岩層,從這裡看去,就像五花肉一樣,難怪黑貓精要吃 :D

像極了五花肉的北岸

東崁燈塔

走到下圖這裡,我被這的玄武岩節理吸引住了 :)- 好美哦,這比員貝嶼石筆石硯一點也不遜色。


兩彎曲玄武岩節理,這絕不輸員貝嶼石筆石硯

這絕不輸員貝嶼石筆石硯

狀觀的節理

穿越左上圖,我就知道今天的潮間旅行要劃上休止符了,因為我為了要走到這裡,已經要看遠方的潮水襲來,心中數著一、二、三,跑...跳過小海蝕溝,背著海水抓著石壁走過去,看到這裡美麗的玄武岩,就夠了。因為回去的路已經漸漸沒入海水之中。

左:美麗的玄武岩 右:就像被劈一刀的斷層


無法再前進了,今日就到這裡了

心中一想到這裡,我轉回身,拿出相機拍下前方的海蝕溝及海水。為今天的潮間活動做個ending。

蠻喜歡這個景色

狀麗的玄武岩

姆指山(拇指山)

再走不到幾分鐘就走到姆指山(拇指山),在這裡看到一對夫婦在撿拾漂流木及浮球等,他們很好奇問我是不是遊客,怎麼會選這種季節來鳥嶼...,我們開心的聊著,他們告訴我說他們撿這些東西是要做藝術品,並歡迎我要回去前可以去風鈴小屋找他們。離開他們後我就回去學校稍做休息,順便整理一下我的行李。
用完午餐,順便也跟老師們說聲再見,下午一點,我利用剩下的一個小時(二點交通船回岐頭)再繞鳥嶼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事 :) 再回到東北岸,往南面掛嶼的步道已經全部沒入海中,而往東崁崖下的路,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白花花的巨浪。

左:遠眺小白沙南面掛嶼 右:東崁燈塔

走到北方這崖處,這石牌在這很久了,我似乎有好幾次都有走來看看。其實從這崖上俯看下方的玄武岩也是很美麗、壯觀的。

鳥嶼北方海崖處 鎮煞石牌

再走到東崁燈塔看看,這裡是我第一次到鳥嶼時發現一大群麻雀在這裡避東北風 -_-

東崁燈塔

離開東北角,我走回了村落,村落也是有很多值得走走看看的,例如老厝啦,門板及牆上的房屋稅籍牌,我想這是在都會區長大的我們所沒看過的 :D

老厝及門板

老舊門牌及房屋稅籍牌

福德宮

風鈴小屋附近

小木馬

沒忘記上午說的,我又到風鈴小屋去只不過老板不在 :( 好吧,我不是食言的小孩 :) 在大廟走走拍拍,廟的一旁牆上還有澎湖本島許多廟宇的外觀照片。隨著時光的飛逝是要離開鳥嶼了,那麼~再見了~大鳥!

再見!大鳥(風生帆起化鷹揚)

相關文章:
Sunday, June 28, 2009 鳥嶼! 我又來了!(下) <--- 現在閱讀本文
Sunday, June 21, 2009 鳥嶼! 我又來了!(上)
Saturday, June 20, 2009 澎湖小富士山~南面掛嶼
Sunday, May 17, 2009 神龍見首不見尾~活龍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