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小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10月 27, 2008

海鳥失樂園-草嶼2


左圖:澎湖貓嶼海鳥保護區暨草嶼2南塭示意圖,北方在右(紅圈附近為可能為失聯點)
右圖:「石礁靶區」危險中心(紅星)及含蓋範圍(分別以東邊白三角及西邊白三角為範圍)
詳見聯合新聞網漁業電台(鏈結可能因時間而失效) ,漁業電台通常會發出類似的警告單"澎湖海域航行或作業船隻請注意 國軍某部隊訂於10月6日至8日、13日至15日、20日,每日上午7點至晚上10點,在石礁靶場實施射擊,危險的區域在北緯23度18分18秒東經119度20分33秒為中心,東面2.6海里為半徑,西面6.5海里為半徑所含範圍,請在上述海域航行或作業船隻注意遠離以免發生危險"。

前一陣子因為IDF失事,從我的報表可以發現,草嶼南塭這兩個澎湖島嶼突然瞬間爆紅打敗東嶼坪西嶼坪等小島躍居第一名,不過很抱歉,我沒有去過草嶼2南塭,因為這些島基本上不是附近村民或海釣客應該很少人會去,所以沒有這方面的資訊,您只能找到位於東海的小龍及內海的草嶼1,這兩座小島舊名全為草嶼,至於草嶼2就等以後看有沒有機會了。

這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不過至少大家又多知道了一件事,澎湖西邊有一全台最西邊的村落叫花嶼村,而花嶼村以南有一台灣第一座野生動物保護區-貓嶼海鳥保護區,而它的東南方有草嶼南塭,是國軍的靶場。一定會有人想,真是個奇怪的組合,原來這些西方的小島有那麼多的特別?

草嶼2(舊名草嶼3)位於貓嶼東南方約一公里處,在90島的影像岸線面積0.182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3.930公里**,最高點18公尺**;在64島滿潮面積為0.1234平方公里*P.117。

澎湖台灣紀略中提及的草嶼沈礁應即是今日的草嶼2草嶼包括兩座岩礁,北方稱草嶼2草嶼),南方稱南塭(石字旁的"石昷"),兩礁之間有許多暗礁呈傾斜直線排列,兩礁合計周圍1.527公里,面積12.34公頃,退潮時增為19.74公頃,主礁在北,最高點為19公尺(與**資料差1公尺),島的本身是一玄武岩小方山狀小島,周圍海蝕平台發達,由地表向海側緩傾漸而沒入海中,島係自北端最高點向南方逐漸降低,其南端遂沒入海中,島上土壞層雖不厚,卻留有耕種痕跡,也是候鳥棲息繁殖處,早期和貓嶼同為軍方靶場,因貓嶼列為保護區但未納入草嶼,故目前仍是軍方炸射場,常驚擾花嶼村民及附近的鳥群***P. 440,也是日前IDF失聯新聞的主角所謂的「石礁靶區」(南塭稍南),自下圖齊柏林先生的空拍圖可以得知,島上佈設的標靶以及許多被彈頭炸射過的坑洞,看得出來這經歷了長久猛烈砲火射擊。

草嶼空拍圖為攝影者齊柏林先生所有,若需引用請注明

2008.07.26. 參加鳥會的活動,來到貓嶼巡航賞鳥,因為那天颱風即將要進來,出大霧,結果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這樣灰濛濛的一片 Orz..

前方小島為貓乞礁後方大島為草嶼2(2008.07.26巡航貓嶼所拍)

部份資源來源(*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地名辭書6、聯合新聞網漁業電台)

星期日, 4月 20, 2008

清晨拜訪草嶼

去年年底,我到泡菜家-宅腳嶼民宿作客,長達近十天,其實和泡菜已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 :) 歡迎冬天想來澎湖領教東北季風的朋友可以來long stay,他的民宿網址如連結所述

12/22 我被分派到這間,12/22看到的月光

12/25清晨四點多我就醒了,今天算是平安夜吧,拿起包包,頭盔,工作鞋,今晨我要去拜訪草嶼(90島-瓦硐草嶼1,64島-瓦硐草嶼2),位於瓦硐村南(下社;又稱下瓦硐為牛車路以西),退潮時可達,島高僅約5-6公尺,是一座小小島,由柱狀玄武岩及多孔狀玄武岩組成 ** P.170,影像岸線面積0.007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377公里***。

PS. 64島的草嶼1員貝嶼南的草嶼,在90島更名為小龍小龍退潮時可和員貝嶼相連,其柱狀玄武岩下有一紅色頁岩層,高約一公尺,小龍南方有一寬約五十公尺的貝塚層 **P. 172,影像岸線面積0.006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523公里***。(Tuesday, February 20, 2007 澎湖 小龍 (舊名草嶼1)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64島據"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所述,草嶼1小龍)滿潮面稱是0.0154平方公里大於瓦硐草嶼的0.0063平方公里,但是90島的資料正好相反,但我覺得小龍應比草嶼大才對。

摸黑騎進了小小的道路,兩旁草高的嚇人,最後終於走到海灣了,這已經是我第N次來草嶼了,不過若是要算走過潮水拜訪草嶼,次數應不超過五次,話說白沙本島的景點少的可憐,不過,白沙對我來說是個拜訪小島的最佳地方,也因為地勢關係,潮間帶也十分的豐富。草嶼1以下簡稱草嶼,旁有一個沉水岩礁,名叫-「石嶼仔」也有人叫石嶼,蠻矮小的礁岩,不過在這大片潮間帶是很容易引起注意,而這附近的廣大潮間帶是村民撿螺絲、收青海菜(礁膜)的所在地之一* P. 303。

左:眼前就是通往草嶼的路 右:沙地

左:通往石嶼的岩礁 右:第一位潮間帶的朋友~角眼沙蟹

其實草嶼附近的潮間帶生態比起本島幾個耳熟能詳的踏浪路線的潮間帶應是蠻豐富的,角眼沙蟹(沙蟹科)Ocypode ceratophthalma,頭胸甲方形,眼柄粗短,末端有角狀突,背部後中央有兩個茶褐色對稱斑**** P.131。

走了一陣子,天色慢慢亮了,草嶼的外貌已可以看出來了,不過我決定不直接到草嶼,而是往東南的ㄌㄚ\ ㄕㄚ ㄉㄚ(台語:我翻成骯髒礁)及尾嶼礁(台語) 與當地稱的港仔礁(台語)這一大片潮間帶走走。

草嶼

超大的石滬

在東南方大片潮間帶中,除了許許多多海邊生物如:黃疣海參、珊瑚、海葵外最醒眼的就是巨大的石滬,石滬外就是較深的海域,來這探險的旅客就要自行注意,還有這的潮汐也要留意哦。

左:單心型石滬 右:黃疣海參**** P. 163

其實草嶼附近潮間帶的石滬還真大,還能看到珊瑚及海洋生物

左:很大的石滬 右:飛白楓海星

如下圖,若您只顧著玩,這海水若覆蓋沙洲的話一般遊客是很容易發生意外的。

沙洲與海水

左:在海、沙交際處覓食的海鳥 右:遠眺草嶼石嶼仔

左:骯髒礁附近 右:尾嶼礁附近

左:港仔礁附近 右:零星珊瑚

大後公附近的骯髒礁(西)與尾嶼礁

在潮間帶逗留了好一陣子,約七點半左右,我踏上去草嶼的路,在草嶼的天空,我發現一隻猛禽,這讓我想起來是否是鵟,不過我並不認識鳥~所以就用猛禽來叫牠好了:) ,看牠在半空中盤旋的英姿,實在很棒。踏上草嶼的路徑是一條沙洲,走起來很舒服,而眼前那一堆就是草嶼的仙人掌叢。雖然地質上草嶼沒有很豐富可看性(有柱狀玄武岩及多孔狀玄武岩)不過這裡往西北往西,往東南都可以看到十分美的景緻。

左:前往草嶼 右:草嶼

左:草嶼島上遠眺 右:草嶼地貌

草嶼地質 熔岩流?

左:草嶼 右:遠方的大倉島

左:草嶼俯看石滬與遠方的跨海大橋 右:草嶼的仙人掌

石嶼仔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 、**** 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

星期日, 3月 02, 2008

走訪嶼仔


嶼仔(我標註為G) 2007.12.29.

首先說明一下嶼仔,為什麼這裡叫嶼仔我也很疑惑,因為這裡沒有小島,頂多是一塊"礁",而最高點是避難塔,所以說不出個為什麼是叫嶼仔,不過既然有人這麼叫,我暫以這個名字吧。記得有一次我來到青螺青螺沙嘴,發現這個避難塔(本文後稱嶼仔)離這很近,問了一下在這從事漁撈的大哥,他說這叫嶼仔,大退潮後可以從青螺沙嘴走過去,不過依我"眼睛"所見,似乎不太行得通,即使我是有勇氣、夠高,有連身防水衣,這的流水很急,似乎依我的條件我是沒能從青螺沙嘴走到嶼仔
如下左圖,嶼仔青螺沙嘴很近吧,但眼前這青色的"港"(船走的路)我確定我走不過去!,在這裡也可以看到長岸,下面右圖巨大石滬旁有位著連身衣的大哥,至於他是怎麼走到那的,我就沒注意了。

左:青螺沙嘴嶼仔 右:青螺員貝嶼小龍(舊稱草嶼)及長岸

左:青螺沙嘴(我的銀色小機車) 右:往中屯沙港眺望

看來此路不通,我放棄了,但不是放棄找尋嶼仔,而是另找它路走到嶼仔, 找了好久,我決定從這裡下水。

左:長岸嶼仔 右:羅經山(鼎臍山)附近潮間帶

左:青螺沙嘴 右:烏雲遮罩下的日光

下了水,我發現對面有許多民眾在魚撈,走著走著,離嶼仔愈來愈近了,看來沒問題了,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我到了嶼仔

潮間帶中作業的村民

其實,若您閱讀過我的文章-Tuesday, January 15, 2008 找尋沙港北岸的"神祕小島" ,大概就知道,這裡有四座我分別標記成E,F,G及中途島四個點,因為從Google Eearth來看因為是衛星烏瞰,所以看起來都像島,除了長岸之外,其它的我覺得都稱不上島。
其實嶼仔內部還蠻破爛的,很怕哪天有人上去避難(因為潮水關係來不及走回去)天花板崩下來K到人了。

左:避難塔(嶼仔(我標註為G)) 右:避難塔內部

避難塔內部

離開時,我好好的將嶼仔再看一下,再看看長岸走到嶼仔的可能性。果然,依我來看,是沒有可能的,不過來過嶼仔一次後,下次應不會再來了吧,若要選擇,長岸應是更好的選擇。

遠眺長岸

Saturday, January 19, 2008 走訪長岸
Tuesday, January 15, 2008 找尋沙港北岸的"神祕小島"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07 2007/07/14 員貝自"遊"行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