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文化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化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3月 22, 2012

幸福,出發!我的精彩一條路.澎湖 澎湖七美

幸福,出發!我的精彩一條路.澎湖
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文化局在徵文,不過因為就要截止了,所以作罷,沒想到有延期,所以我就把我的七美景點的文章(https://etcmis.blogspot.tw/p/blog-page_31.html)稍作剪貼,投了這篇,結果入選了。

我知道我的文筆還蠻差的,所以也沒想會入選,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七美的美,七美的旅遊絕對不是跳島2,3小時可以晃完的,下次再來七美,拜託您一定要放緩您的腳步,可以跟隨著我所述的景點"慢"遊七美,我相信您一定有其它的收穫的,文中我有列出的景點都算是大景點,至少有十個,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多穿梭於小巷之中哦。

澎湖七美(原名:我的大嶼小徑)

星期日, 9月 19, 2010

七美崎峯塔(記錄篇)

崎峯塔,是七美十座主要石塔中我最後拜訪的,說這樣也不太對,應該是最後摸到的石塔,為它定位的石塔,而這座石塔位於七美鄉平和村,約略在平和海豐兩村交壤處北邊的高地(頂沙溝)。說到這座石塔不免又要引用澎湖的辟邪祈福塔中的資料*,但是相關資料似乎又不多,查閱七美鄉志** P.299,也僅有一表帶過(上寫:平和村頂沙溝高地,七層塔等),而硓古石季刊8期(1997.9) *** P. 10也是資料有許多錯誤,最後找到一本文化局的文化資產義工田野調查專輯(七美)****,閱讀後才發現,我應該要好好的來看看這座石塔。
崎峯塔

星期六, 8月 28, 2010

西吉~我來兌現我的承諾了 (I)

我的第54座小島~西吉嶼;擁有神祕、哀傷、蕭瑟、壯麗之美四季皆不同相貌的島嶼。
一座幾乎快被遺忘的島嶼...
一座可能連澎湖人一輩子也上去不到幾次的島嶼...
一座有數以百計的亡魂沈睡臨近海域,故事話題不斷的島嶼...
她的種種只有你親身體驗才能瞭解,如果您願意,也可以翻翻她的過去...(本篇文最後一段)
擁抱西吉

星期六, 1月 09, 2010

大菓葉修路碑

這次去西嶼,除了看看二崁大菓葉的玄武岩之外,還有一個石碑。這座石碑訴說著二崁的居民外流的因素(雖然我無法得知,但從一些文獻可以看到一些脈絡)。

大菓葉修路碑

它位於銜接澎3及澎5間的濱海道路,因為銀河歡太茂盛,所以石碑已經躲在林中休息了。石碑上覆蓋著「地衣」(我猜應該是「地衣」吧)所以看不出寫什麼字,我在石碑上只能隱約看到「二崁」兩字,下方的碑文就看不清楚了,僅看到類似某某某捐多少錢之類的。不過有人說這是築碼頭的石碑,但是我看了又看,建碼頭的石碑應會在碼頭旁,不會在上坡路段,故修築道路可信度較高。

大菓葉修路碑

查閱了文化局的文化資產叢書6~二崁采風,得到了一些幫助。資料寫著日本佔領澎湖之後為了支援計畫中的戰爭,決定要興建大菓葉碼頭,做為漁翁島的主要聯外港埠(那時還沒有跨海大橋,所以交通以海運)。港埠完工後,更進一步的在港邊開採山坡地的玄武岩去砌築台南運河的堤岸,而留下了一大片柱狀節理十分發達的玄武岩石壁(原來這石壁是被挖去台南了)* P. 46。

大菓葉玄武岩石壁(多了一個說明告示牌)

而苦於缺少良港的二崁人於是發動募捐,來拓寬通往大菓葉的田埂小徑,並在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完工,樹立了一塊石碑來做紀念,但港埠和道路的完工,雖然便利了二崁對外的交通,但也助長了二崁居民外流。*P. 46

資源來源(*文化資產叢書6 二崁采風)

星期一, 11月 16, 2009

我的菊島文化地圖

年底小水參加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活動~菊島文化遊的文化地圖景點上傳活動,因為班務煩忙,但仍抽空上傳了75個景點,我的菊島文化地圖的景點大家可以到此來看看。請把左上方的拉近/拉遠調整一下,否則會一直停在七美哦。也歡迎大家來澎湖旅遊哦。

給HC, 她的家-鳥崁
給吳媽-西吉嶼
景點介紹~花嶼
給魚大哥~鐵砧

給龍大哥~天台山

星期六, 6月 07, 2008

『澎湖的潮間帶』網路教材啟用發表會 歡迎報名參加!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將於6月28日(星期六)上午10點於文化局二樓演講室辦理『澎湖的潮間帶』網路教材啟用發表會,歡迎各級學校學生、教師及一般民眾踴躍參加。

澎湖以海立縣,大大小小的島嶼林立,海岸線範圍很長,潮間帶的分布也很廣,舉凡居民的生活、觀光業及漁業等重要產業,更是與潮間帶息息相關。為此,縣府文化局於96年度向教育部申請製作『澎湖的潮間帶』網路教材,以海岸潮間帶之相關內容以及澎湖潮間帶豐富的生態及人文資源--包括物種多樣性、棲地多樣性、生態多樣性及澎湖潮間帶相關地景、文化特色、保育等背景為主軸,製作提供各國中、小學學生及教師輔助教學之教材,並為各界人士終身學習之資源。

本光碟目前已製作完成,將於本(6)月28日上午10點於文化局二樓演講室辦理啟用發表會,會中除介紹光碟內容及操作使用方法外,並將邀請縣內潮間帶達人--洪國雄老師進行一場專題演講,欲參加民眾可自即日起電洽:06-9261141轉165(文化局圖書資訊課張小姐)辦理電話報名,或至文化局網站(http://www.phhcc.gov.tw)線上報名,報名前100名並出席參加者,文化局將致贈本網路教材光碟乙張,公務人員並可登錄研習時數2小時,歡迎各國中、小學學生、教師及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來源: http://www.phhcc.gov.tw/01_hotnews/01_1_2.asp
首頁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詳細內容 < 線上報名

星期四, 4月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I)

以下的照片,翻拍自文化局活動立牌。
活動的目的我想就是要藉由經驗累積及傳承,不讓這文化消失在這漁人島 :)
第一張立牌就寫寫,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我們雖擁有更多在海洋航行時導航的工具,但過去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禁海的政策使我們大部分的人,早已忘了先民過海的精神與勇氣,而去瞭解這些技術的演變,將有助於我們更認識我們週遭的海洋,其實也是把縱橫四海的冒險精神傳遞給澎湖子民的方法。

剪報中有澎湖的六大急流(海域之險),我曾在去年二月貼了一篇(澎湖六天險 - 「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鼻頭、五潭門、六東吉」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左:找澎湖人的海路 右:澎湖六急流

左下圖,可以讓你知道什麼是海灘,什麼是近海及岸與潮間帶、高潮線、低潮線及平均海水面。
澎湖有幾座燈塔,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數不清,看了這活動,我有被敲醒的感覺,燈塔其實不是有塔有燈的地方就叫燈塔,它們分的很清楚,只是我們習慣性把這些設施叫"燈塔",當然,沒有人會糾正你,不過一起來增加知識吧。

澎湖有幾座燈塔?
標準答案:
西嶼石塔(清)西元1778年,乾隆43年。西嶼燈塔前身為七級石塔。(相關 漁翁島燈塔-洋人古墓
西嶼燈塔(清)西元1874年,同治13年。
目斗嶼燈塔(日據)西元1902年,光緒28年。
東吉嶼燈塔(日據)西元1911年,宣統3年。
查母嶼燈塔(日據)西元1912年,民國元年。
花嶼燈塔(日據)西元1939年,民國28年。
南滬燈塔(日據)西元1939年,民國28年。
所以是座,幾乎就是四個極點及兩個危險水域(三西流,六東吉)!

左:沿近海指引 右:澎湖燈塔

左:漁港指引設施 右:沿近海指引的目的

漁港指引設施
燈杆
進出港口常看到的閃光塔,並不叫燈塔,雖然它也是輔助航行設施,但它叫做"燈杆";進出港用的燈杆通常是成對的,顏色多半一白一紅,從港內往外看,紅的必定在左邊,白的必定在右邊。所以當你看到紅燈出現在你的右舷時,表示你正要進港了。
燈杆的種類繁多,例如防波堤用的堤頭墱杆、定光燈杆、紅緣燈杆、警示燈杆等。

燈標
是輔助航行的設施,例如航道浮燈標與警示浮燈標是最常見的燈標之一。
航道浮燈標用來標示出航道的位置。
警示浮燈標則是用來標示出危險的所在。
浮燈標的構造大致可分為三個部份,包括頂端燈具、下端浮筒以及水中固定索具等。

航標
航進港航道上採用的航標有立標、導標、燈標、音響標、雷達應答器等。

看了之後知道什麼是燈塔,什麼是燈杆燈標航標了吧。

沿近海指引的目的:
澎湖先民在沿近海航行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捕魚,茫茫大海裡不是到處都有魚群聚集,而良好的漁場常出現在起伏較大的地形環境,漁民想要到達漁場面臨兩個重要的問題必須先解決,
第一個就是漁場在哪?也就是要怎麼發現漁場,確認漁場位置,以便下次可以再找到,
另一個問題就是要怎麼航行到漁場?在遍佈暗礁、淺瀨的海底環境,船要怎麼跑才不會擱淺。

咬山範燈火範
白天時周遭的島嶼清楚,以直接利用島嶼位置與地形、地物為參考點叫"咬山範"。
晚上時則利用漁港燈標、航道燈或者民居的燈光來標示即為"燈火範"。如:裡正角沿海


如何定位漁場?

南北範東西範
用來定位漁場~
多島嶼的環境,提供了漁民在定位漁場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座標。在茫茫大海中,仰賴日月星辰來指引方向,是古人航行時重要的參考依據,但對漁民而言日月星辰卻僅能約略的提供東南西北的參考,對於漁場的定位則必須依賴更精準的方式。
於是澎湖的漁民發展出了以地形、地物和島嶼特徵等空間參考點,來標定魚場的位置,以南北方向稱為"南北範",而東西向的就叫"東西範",藉由幾何兩點成一直線的概念,形成南北、東西向的直線,再藉由兩線的交點來標漁場位置,而南北範、東西範則編成口訣,代代傳唱。如:燈樓咬西崁,赤山吞一半


六座燈塔照片

六座燈塔說明

西嶼燈塔,是台灣最早建立的現代化燈塔,它的創建並非是媽祖顯靈指示之類的民間流言,而是根據中英條約規定:要求各港口點燈,以避船難,西嶼外垵海岸向為台灣與廈門間主要航線目標。早在清乾隆43年台灣知府蔣元樞及澎湖通判謝維祺,便集資募款,在外垵高地興建塔基寬五丈,高七層,每層七尺的石塔,塔頂掛有長明燈,以花岡石砌成,稱之為西嶼燈塔(應是西嶼塔燈吧?),1874年西嶼燈塔修建為台灣首座的洋或燈塔,而西嶼燈塔也稱漁翁島燈塔

韓德生 David M. Henderson
英國人,1868年海關為建設沿海的助航設備特設海務局,自英國聘任他擔任總工程師,任職達30年。清末燈塔多數是由他主導完成,不僅親自抵達澎湖勘察基地,也在臺灣首座的洋式燈塔入口上,鑄著DAVID M. HENDERSON 1874字樣。

花嶼燈塔
建成於1939年,亦是日據時代所造。塔高12.5公尺,燈高64.6公尺,裝設四等電石氣閃光燈,每五秒閃白光一次,光力達1600燭光,可達10.3海浬射程。二次大戰期間曾因缺乏電石氣,因此停止發光,直到光復後才修復發光。

七美燈塔
七美南滬燈塔建於1939年,由日本人所建,塔高8.3公尺,燈高40.8公尺,每十秒二閃,光力2600燈光,公稱光程11.3海浬,是澎湖最南的一座燈塔,亦是澎湖南方海域船隻的航行指標。

目斗嶼燈塔
是台灣及遠東地區最高的銑造(生鐵)燈塔,現已逾百歲高齡,1902年建成時,使用一等旋轉透鏡四重燈芯煤油燈,光力206000支燭光,每20秒閃白光一次。1910年改裝煤油白熱燈,光力增至500000支燭光。二次大戰時間,燈籠、燈器及房舍都被炸毀。1947年改裝五等臨時直流電閃燈光,每12秒連閃三次白光,光力3000支燭光。1964年改建塔頂,換裝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20秒一閃,可自行發電發光,光力增至1500000支燭光,射程達26.8浬。

東吉嶼燈塔
最早建於1911年,初建時是一座鐵架燈塔,光力僅800支燭光,並未派人駐守。1938年燈塔徹底重建,塔身改築鋼筋混凝土,塔高24.4公尺,燈高67.1公尺,上裝設五等電石氣閃光燈,裝置三等旋轉透鏡煤油白熱燈每十二秒一閃,光力增強為20萬支燭光,光程達21.5浬。

查母嶼燈塔
查母嶼燈塔位於查母嶼查某嶼)岩礁上,是一座無人看守的燈塔,也是澎湖群島最東的燈塔,該燈塔建於日治大正元年(1912),翌年完工啟用,塔身結構為磚造八角形,外表漆成黑白相間垂直條紋,塔高13.4公尺,燈高24.7公尺。



天文常識

天文常識

縱橫四海與漁具

縱橫四海與漁具

縱橫四海與漁具


資源來源: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相關文章:
Thursday, May 29, 2008 澎湖燈塔
Thursday, May 29, 2008 屬於我的~澎湖塔之徑
Thursday, April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I) <--- 現在閱讀本文
Thursday, April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漁翁島燈塔-洋人古墓
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澎湖六天險 - 「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鼻頭、五潭門、六東吉」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

去年2007年回去澎湖,順便去看澎湖海洋指引特展-看山嶼‧捉水範。
故事圍繞在阿海一家,以六大主題:
找澎湖人的海路-天方水闊的海洋一直是澎湖人的舞臺。千百年來的智慧累積,藉由技藝、經驗與文字的傳承,在海洋子民的生活與文化裡演化著...
阿母去海墘-潮間帶,是澎湖人的海田,也是澎湖人生活最為密切的地方,澎湖島擁有廣大的潮間帶,所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成了早期澎湖先民的天性,對漁民而言,潮間帶環境的認知是世代累積的經驗...
阿爸去討海-過去,祖先所流傳下來豐富的海洋知識與經驗,讓漁民們得以豐收並平安的歸返...
阿公的故事-在科技不甚昌明的年代,航行是充滿危險的活動,為了避難,尋找新資源,航行往往成為攸關生存的大事...
縱橫到四海-隨著當代科技的進步,人們應用在導航的技術和以前相較,有了更長足的進步...
澎湖燈塔-燈火的故事?澎湖有多少座燈塔?什麼叫南北範?東西範?咬山範和燈火範?

資源來源: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相關文章:
Thursday, April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I)
Thursday, April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 <--- 現在閱讀本文

星期三, 9月 26, 2007

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


這次回澎湖,到了澎湖文化局買了一本很早以前就想買的書-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這本書是澎湖縣文化資產叢書的第80本,作者是洪國雄老師於2000年七月的大作,因為我也喜歡澎湖潮間帶,所以一直想買,七年後的那天(2007.09.21),我跑去文化局要買這本書 :) 順便隨口問了一下洪老師今天有沒有來,之前一直想拜訪洪老師,但是都不巧沒能遇上,結果,當天老師人在文化局,就這樣遇上了洪老師及蠍子 :) 順便請求老師在這書上簽名,讓我做紀念,之前我還特地拿洪老師的走過潮間帶來澎湖,但不巧沒遇到老師,所以沒能簽名,這次總算如願了 :D

另一本書,是海姐幫我要的,不過目前我還沒有空好好的研讀 :) 書名是:時間停止的島嶼 澎湖(副標是:旅遊是美的追求,需由挖掘感動開始)本書是由澎湖縣旅遊產業技術研發學會理事長也是珊瑚礁旅行社負責人 陳中行先生所著,那天在妳家,妳告訴我,妳也有一本這書。

回到了高雄,隨手翻了一下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這是一本很不錯的圖鑑書,共有三百多種圖鑑,我想是想要認識澎湖海邊常見生物的朋友一本不錯的書,我有空一定要好好的研讀一下,尤其是有了學名,要找資料就更方便了。

蕨藻科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海葡萄,不知道是大型總狀蕨藻還是棒形總狀蕨藻 *P.35?下次遇到老師,再來問問怎麼分辨?或許老師有新書時可以請老師做個表格來寫一下分辨的方式 :D


沙碗,螺旋狀的沙碗約3-6層,是玉螺科的小灰玉螺寶寶的床
小灰玉螺,約2公分大的小型螺類,殼表灰褐,殼底白色,殼口內褐色,常見於潮間帶沙泥底質,生殖季節產卵期,卵塊裹沙,形成沙碗。 *P.84

沙碗 & 飛白楓海星

這是翼形角星珊瑚嗎?

這是太平洋銀幣水母
銀幣水母科的太平洋銀幣水母 ,直徑約如拾圓硬幣大的鈣質圓盤在海面飄遊,盤底的白色花蟲和淡藍色的觸手四處搜尋捕食目標* P.134。

部份資源來源(*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

星期三, 6月 27, 2007

澎湖馬公 - 雞母塢塭(未列入90)

雞母塢塭燕鷗起  
雞母塢塭燕鷗起
我想這裡有蒼燕鷗,我曾放大解析來看有戴著黑眼罩(黑輪)、穿著白色燕尾服的俠客 :)

雞母塢塭又稱五德塭,位於澎湖馬公市五德里西北方四百五十公尺海面的一個無人島,是一多孔狀玄武岩礁,退潮時可涉水而過,目前未列澎湖64島嶼及90島嶼之中,對岸和島上都有仙人掌,也有石滬,不過有些石滬看似不堪使用?文化局的第一本硓古石季刊(1995.12.)就有提到澎南地區五德里廟產的石滬與巡滬的公約,另於第四十六期硓古石季刊(2007.03.)澎湖石滬2006年滬口普查之研究 P.98頁兩圖即是五德塭雞母塢塭)的石滬(P.117 縣052, 056, 057
角帶,塭仔東,塭仔西)。

不同的雞母塢塭

2006/11/27 冬天拍攝的雞母塢塭
這三張在冬天拍的照片似乎比夏天拍的還要像"夏"天,這天正逢小潮,當然不可能"走"過去,再說天氣雖不冷,但也沒有想不開到跳下海裡去涼啊。
在岸邊遠遠看,一樣是很美的啦。
雞母塢塭 雞母塢塭
雞母塢塭

2007/05/13 07 12:27 PM 夏天拍攝的雞母塢塭
眺雞母塢塭 雞母塢塭
今天是長潮,現在在退潮之中,遠看著雞母塢塭,我心想,我一定瘋了,這...怎麼過得去,14:00多才最低潮也不到負一米,這若是冬天,打死我我也不去,看來就很恐怖。
不過現在是夏天,好吧!捲起褲管看看,先在石滬邊走。
雞母塢塭石滬 往雞母塢塭半途
12:27我從五德的岸上出發
沒多久,捲起的褲管又掉下來了,怒!
接著我的牽拖又一直不聽使喚,一直和海潮玩遊戲,怒!怒!
算了不走海線了,走上石滬,才沒幾步,又很滑,我又放棄走石滬了,怒!怒!怒!
哈!
爬下石滬,走不到幾步,我的膝蓋就沒入水中了。
其實海水很清,雖藻類多,有點滑,看大致上還可以看得到底棲的生物, 約走了一半,回頭看,哇!景色就是不同,在海看島和在島看海果然就是不同,這時1/3大腿已在水中,褲子溼溼的還真不好受 :)
雞母塢塭燕鷗起 雞母塢塭燕鷗起
雞母塢塭燕鷗起 雞母塢塭石滬旁的燕鷗
12:43快接近雞母塢塭時一陣吵雜聲吸引了我的視線,是海鷗!(至少30-40隻)
天啊,我怎麼想都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無人島,上面除了仙人掌和垃圾外,還有那麼多可愛的海鳥。真棒!可能很少有人在這走動,所以海鷗把這當牠家了,結果被我這不速之客打擾了。拿起相機一陣亂拍,果然是一陣"亂拍",不是大炮轟不到小鳥:p(指:不是好相機照不到速度那麼快的飛鳥)。
雞母塢塭 雞母塢塭
五德塭超小,走一圈約不到10分鐘,有玄武岩礁石,超小的石柱
雞母塢塭主景 雞母塢塭
雞母塢塭 再見!雞母塢塭
12:59我又回到五德岸上了,用大姆指比著讚的手勢,匆匆的探訪完雞母塢塭,心想這次只花了30分鐘走馬看花的結束雞母塢塭,我下次回來,一定要好好的仔細看看這個無人小島。

許多人會覺得澎湖有什麼好玩?夏天熱的要死,曬一下就黑了,冬天風大的要死,耳朵都要聾了有什麼好玩,不就坐船,看石頭?其實若真的多用一些心,仔細的瞧,用力的看,好好的看看身旁的石頭、海景,還真的會感受到"不一樣"。
既然妳家那麼美,我何必心動捨近求遠?多回來看看就好了啊!我常問自己,真的有用心的好好的認識這片土地了嗎?
當地人看到我最會問的一句話,你是本地人嗎?怎會要來這個xx島?怎會知道要來這個xx島。我都嘛會回答,我是台南市人,十幾年前有機會來澎湖兩年半,但我一直沒有仔細看澎湖,回來看看,就是要補足心中的遺憾啊........既然知道會後悔就趁年輕來看看啊,或許再過幾十年體力不夠了,或是美景不在了不就要搥胸了嗎?.....痛...

有關雞母塢塭於 2007.05.13. 12:27 PM~12:59 PM 拍攝短片: 雞母塢塭(I), 雞母塢塭(II), 雞母塢塭(III), 雞母塢塭(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