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目斗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目斗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日, 8月 05, 2012

再訪漁翁島燈塔的小女孩~洋人古墓

曾經在幾年前寫過這篇(星期四, 一月 10, 2008 漁翁島燈塔-洋人古墓),想想也夠久了了,印像中洋人古墓碑文有被上漆,所以這次就想再去看看,順便定位一下。

漁翁島燈塔圍牆

星期六, 8月 27, 2011

澎湖北,最少人居住的有人島~目斗嶼

去年(2010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澎湖之旅,就是西吉嶼目斗嶼西吉嶼在2010/07/11第一次上島,目斗嶼在2010/08/14重返小島,島上最大的共同族群都不是人,而是燕鷗。
目斗嶼南邊海堤

我思念的蔚藍海岸~澎湖

湖...
距離上次回澎湖的時間(2010.08.14-16)已經整整超過一年,自從2006年以後,每年都會回去個幾次,一年下來總會停留個十幾廿天,甚至三、四十天,這已經不能算是一般遊客的喜愛吧?但從去年八月離開後至今年(2011年)已經一年沒有回去了。
我思念的澎湖蔚藍海岸(接近姑婆嶼

星期二, 8月 02, 2011

HC, 生日快樂~~

這一篇無關澎湖風景,但是充滿了我對妳的祝福~
從2006年起,每到這一天,我一定會想到輕輕的告訴妳一聲:生日快樂~HC, ~ Happy Birthday ~  ^^ 
送給遠在澎湖的妳。


附上3張去年2010目斗嶼的燕鷗~
示好
相伴
分享

星期日, 2月 20, 2011

目斗嶼短暫停留的過客~燕鷗

以下影片是去年在目斗嶼錄的 HQ 品質短片。最近幾個月很忙,沒空再寫 blog 了,希望大家見諒。



星期五, 8月 27, 2010

親愛的目斗嶼~妳好!

目斗嶼,一座相隔了許久的小島,認識澎湖有多久,就是我上次來目斗嶼的時間。時時刻刻都想再撥機會來看看她,可惜的是現在目斗嶼已經沒有業者經營,原因有許多...,也因為這樣目斗嶼有了喘息的機會,休養生息。
目斗嶼
齊柏林先生 空拍目斗嶼(若需轉貼請自行洽齊柏林先生,網址

星期日, 8月 22, 2010

再訪西海的花貓

昨天(2010.08.14.)去了姑婆嶼目斗嶼,今天(2010.08.15.)要往西海出發,西海?找遍澎湖旅遊書籍都找不到西海是吧,因為這裡被歸劃在南海旅遊路線,只是我覺得很奇怪,這裡明明是西南邊,為什麼不叫西海呢?不管,我還是叫西海了。而我這次回來的目的就是一西一北啦。一樣的,這篇仍又是敷衍文...^^

花嶼 情人石

星期六, 8月 21, 2010

再訪目斗嶼、姑婆嶼

澎湖的海
藍藍的海連天,黑黑黃黃的島色加上少許的綠意是我對澎湖的印象,七月剛去澎湖,八月中又再訪澎湖,沒變的是那一抹的藍,悠閒的感覺,變的是物換星移時間的改變。
工作依舊那麼的忙,所以這一篇又是敷衍文... ^^


姑婆嶼(組合圖)
姑婆嶼,一座來了幾次的小島,最近的一次也是印像最深的一次是在兩年前(2008.08.17),而今2010.08.14.再來拜訪她時,我用最緩慢的腳步慢慢看她,這次也只有在北山逗留。對姑婆嶼有興趣者,請閱讀(星期五, 十月 10, 2008 姑婆嶼沒有姑婆(I)

星期六, 7月 24, 2010

我的澎湖小島,52號~58號

我親愛的澎湖,今年夏天我又可以好好的拜訪妳了。今年七月,天氣難得不錯 ^^ ,我特別安排了兩夜望安、兩夜七美及一夜馬公市。今夏小水將是澎湖南海行推廣者 ^^,所有的計劃幾乎照著安排 Run,只是交通上出了點意外,讓兩位朋友沒有辦法一起同行,因為台華輪竟然客滿了,來到了馬公市,往南海的交通船也客滿了 @@,所以我的台華輪夜航是坐餐廳,一路趴到馬公市

來到了望安網垵口,看到海面風平浪靜,我的心也安了,明天的大南海行一定如期完成心願,也謝謝媽祖的保庇 ^^
網垵口,望而心安

星期六, 4月 24, 2010

澎湖的燈塔 ShowTaiwan 秀 澎湖燈塔

澎湖有幾座燈塔?標準答案:六座。
西嶼石塔或塔燈(清)西元1778年,乾隆43年。西嶼燈塔前身為七級石塔。(相關文章 漁翁島燈塔-洋人古墓 )
西嶼燈塔[海關燈塔名:漁翁島燈塔](清)西元1874年,同治13年。-西嶼
目斗嶼燈塔(日據)西元1902年,光緒28年。-目斗嶼
東吉嶼燈塔(日據)西元1911年,宣統3年。-東吉嶼
查母嶼燈塔(日據)西元1912年,民國元年。-查母嶼
花嶼燈塔(日據)西元1939年,民國28年。-花嶼
南滬燈塔[海關燈塔名:七美嶼燈塔](日據)西元1939年,民國28年。-七美


最近為了要尋找一些小地方,使用showtaiwan來查詢,showtaiwan真的比 Google Earth 好用多了,只是好像較吃系統資源,且只有台灣地區(因為叫秀台灣嘛),但圖資比較新哦!

花嶼燈塔,位於花嶼


南滬燈塔位於七美


東吉燈塔,位於東吉島


目斗嶼燈塔,位於目斗嶼


查母嶼燈塔,位於查母嶼查某嶼

你會問我1.2.3.4.5怎麼少一座?那漁翁島燈塔呢?怎麼沒有?是廢了嗎?怎麼可能,它可是二級古蹟呢。是因為位於西嶼漁翁島燈塔,地處敏感,所以不能放啦!

太美啦,這些澎湖的小島們。

相關文章:
星期四, 五月 29, 2008 澎湖燈塔

星期三, 11月 11, 2009

暖暖東吉島!(II)

許多人都知道小水好像很喜歡澎湖,小到一塊礁岩也要上去踩踩,大到同一塊島也要走個好幾回,甚至坐在那裡發呆睡著,其實沒有錯,有誰可以大聲說他把澎湖玩透走遍了呢?澎湖之美有人文、環境、生態等,您仔細走過、看過、體會過什麼了呢?東吉島一直以來都被我列入要去住的小島之一,但苦無時間,終於在2009.10.31.踏上小島,並住了一天,而這一天半一夜中雖然走過小島,但卻沒有辦法一一的仔細品味它,待南風起時再訪吧。


東吉嶼燈塔

關稅總局的網頁可以得知-東吉嶼燈塔的一些小檔案:

塔高:24.4公尺 燈高:67.1公尺 公稱光程:21.5浬
設於澎湖縣 東吉嶼北角崖頂。
民國前一年(一九一一年)建立,原為鐵架,上裝設五等電石氣閃光燈,光力800支燭光,未駐人看守。
民國廿七年(一九三八年)徹底重建,改築鋼筋混凝土塔身,裝置三等旋轉透鏡煤油白熱燈,每十二秒一閃,光力200,000支燭光。二次大戰時受襲停止發光,惟燈器並無重大損害;光復後隨即修復放光。
本塔設有無線電對講機,建有宿舍派人駐守。

半夜躺在啟明宮廟前右側,因為褲子半溼,躺在地板上,吹著北風還真的有點涼,好在啟明宮神明的保庇,讓我們兩位遊客都沒有生病。四點多接近五點,我跟sia說,走吧,躺在這太冷,我們去看日出吧(其實是我很想去啦),sia說好(其實她若說不好,我會留著她在大廟埕前)。

因為天氣昏暗,我們在村落胡走一通(只想找個高地可以看見東方),走到一民宅前,一位大嬸親切的很我們打招呼,打量著我們這奇特的"遊客",和大嬸說我們要看日出,大嬸說這裡沒有路,要繞出去走到尖礁山上。我在想尖礁山不是在北邊?雖然是東吉最高點,但那裡看得到嗎?不過大嬸是在地人,不會騙人啦。所以我和sia就加緊腳步,前往燈塔。

事後回到家,我看了一下東吉島勢,是西高東低,一路斜到東海岸,不過正確的說法是,西北角最高,有4700公分左右,而東部有約3000公分左右,南方也有約3000公分左右,所以是四角高,內部低漥。所以站在尖礁山上是足足高了約1000公分,看日出是沒問題,不過事後村長有告訴我一個更棒的日出觀賞點,下次若再回來東吉我一定要來試試。

遠方的光茫指引著船隻

東吉燈塔

我們加緊腳步,雖然我已經三天沒睡,又沒吃東西,有點頭昏,但是還是走得很快,因為怕錯失日出美景,此時天空已緩緩亮了,彩雲也跑出來了。就不知道sia在後面摸什麼?動作好慢 :D

抵達定點

好美的彩雲

天空變色了

藍色的天空 橘色的彩雲

東吉嶼燈塔

東吉嶼燈塔

抵達定點後,風勢還是頗強,索性把DV放在燈塔圍牆上吧,看著天空由黑轉紅再變藍,十分的美麗,不說的話應該會有人說這是夕陽吧。
只是等了一會兒,仍不見太陽公公露臉,有點洩氣,因為來東吉住不就是想要留下美好的日出畫面在我的大腦之中嗎?記得風兒姐姐說過,東吉要來住,聽說日出很美哦,姐~我辦到了,但太陽不給我看啊~ >_< 或許東吉島神及媽祖有聽到我的呼喚,遠遠的太陽露臉了,暖暖的陽光,風速好像也減緩了,一切都是暖色系。我感受到了大地給小水的鼓勵及溫暖。

太陽出現囉

太陽出現囉

太陽出現囉

太陽出現囉

百變的雲彩,讓太陽時而露出笑臉,時需躲避我的鏡頭。這時風力又加強了,催促著sia拿出小鯉魚旗,實在有夠小啦。見圖(下方)

有夠小的鯉魚旗(看風有夠大,還是陣風)

東吉日出

東吉日出

東吉日出

東吉日出

東吉日出

看完了日出,過足了癮,要來玩鯉魚旗了。哈!

sia 的東吉到此一遊照+鯉魚旗

我還在想上面這張照片要賣她多少錢呢 :)。

東吉嶼燈塔

東吉嶼燈塔是財政部關稅總局所轄,建於東吉嶼北方的尖礁山上方,標高47公尺的高地。因東吉嶼附近海域暗流險潮密布,海難事事頻傳,日本進據台灣後,便於明治44年(清宣統3年,1911)在東吉嶼建造了繼目斗嶼燈塔後,日人在澎湖群島所興建的第二座燈塔。以鐵造圓筒狀為塔身,外表漆成白色,裝設五等電石氣閃光燈,每2秒閃光一次,光力為800支燭光,見光距離為19浬(約35公里)* P.465。
昭和十二年(1937),為加強維護船隻航行安全,日人將原有鐵造燈塔拆除,重新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身改漆為黑白相間條,並將原先使用的五等電石白色閃光燈,改為三等旋轉式透鏡煤油白熱燈,每12秒閃光一次,於民國28年完工。* P.465。
改建後的東吉嶼燈塔高度為24.4公尺,燈高從海水高潮面至燈火中心為67.1公尺,光力提高為200,000支燭光,見光距離為21.5浬,日本人在改建燈塔同時,除建造房舍外也派人看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曾遭攻擊,但塔上燈器並沒有受到重大損壞,光復後由政府接收,民國79年(1990)改用旋轉電燈,繼續放光指引行駛台灣海峽南北航向的船隻,安全渡過險惡的黑水溝,並為澎湖水道船隻定位導航及緊急時救難。

我的鯉魚旗及到此一遊照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關稅總局)
相關文章: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聆聽東吉! (VII)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守護東吉! (VI)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凋凌的東吉!(V)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黃金東吉!(IV)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妳聽!風兒在唱歌~東吉衛星島-鋤頭嶼 (III)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暖暖東吉島!(II)
Sunday, November 08, 2009 出發!前往東吉島 (I)

星期五, 1月 02, 2009

一座平凡無奇的小島及燈杆~浮塭


2008/12/20 初訪浮塭 2008/12/21 離開澎湖眺望浮塭

2008.12.20 初訪浮塭路徑圖
浮溫燈塔(或燈杆)俗稱雞籠嶼燈塔;位於馬公港外浮塭礁上,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造完成係馬公港出入導航標識。而位於馬公港的浮塭燈塔,因無人看守而歸屬於西嶼燈塔管轄。而浮塭
又稱浮塭塭仔(台語),未列入澎湖90島其中,為無人島嶼。

據研究資料**浮塭燈塔位置:馬公港外雞籠嶼。(23°32.4′N,119°31.0′E)燈質:Fl W 4s 塔高:13公尺 燈高:14公尺(或13.7公尺,引用不同資料) 能見度:公稱光程9浬。

澎湖港(研究資料**有說明澎湖港和馬公港的不同)之入口界於西嶼之東鼻頭與其南南東方之浮塭,寬約1.5浬。浮塭(23°32.5′N,119°31′E)為一凅岩在其南南東方1.5浬處設有浮塭燈塔(Fl. 4s)。環礁向東延伸0.4浬至雞籠嶼雞籠嶼為一圓頂之島嶼高28公尺。四角嶼在其東北方約0.9浬為一平坦之島嶼,高17公尺,西側有礁盤向航道延伸約0.2浬*/**(據縣府公告之90清查資料:四角嶼高12公尺,雞籠嶼高27公尺***)。

澎湖群島因大小島嶼星羅棋佈、海流複雜、暗礁若隱若現,經常造成船隻觸礁沈沒,海難事件頻傳。歷代沉沒於澎湖附近海域的中外船隻,不可勝計。乾隆年間,台澎第一座燈火塔在澎湖西嶼外垵村誕生(今漁翁島燈塔)。爾後,澎湖又陸陸續續設置了不少燈塔。舉凡燈塔、燈座、燈杵、燈桿、燈杆、掛燈等各式導航標幟燈,都屬於燈塔的一環**。

澎湖地區較重要的燈塔有西嶼燈塔目斗嶼燈塔、查某嶼燈塔、七美燈塔花嶼燈塔與東吉燈塔(六座)。位於馬公港的浮塭燈塔,因無人看守而歸屬於西嶼燈塔。臺灣各地的燈塔皆隸屬於「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此因清末戰爭失敗,海關歸由英國管理。英國再由其所收的關稅中,提撥經費興建燈塔。光復後,我國沿習此一傳統,由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位於澎湖地區的燈塔,海關的補給艦每年分二次會到各地燈塔補給油料、器具及生活用品等**。

由於很少有書籍會有介紹到浮塭,所以參考資料有限,在這次旅程中的第二站即到浮塭,來拜訪這座搭台華輪或是到南海一定會看到的紅色燈杆(燈塔)。雖然很近很近,但是想要登上浮塭浮塭拍張照片又談何容易呢?或許對釣客或漁民來說這有什麼稀奇,他們就像在走廚房一樣啊,不過我畢竟是遊客,這次有機會和魚大哥來到浮塭,與其近距離接觸真是開心呢,快步走到了燈杆旁按下我的記錄設備,2008-12-20 10:16:37 浮塭燈桿, 雖然我的GPS定位沒有說那麼的精準,但是我蠻滿意了,我記錄下的浮塭燈杆的位置是23°32'23.83"北;119°31'27.58"東,可供大家參考。

浮塭燈杆(燈塔)全貌,礁石上還看到釣客的兩個冰箱

這兩張照片是漁大哥幫我忙的,看就知道了蠻失敗的 :D

哈~別打我!魚大哥,不過這兩張算不錯的啦,後面的更為精彩。
要走上燈杆是要小心的,階梯十分的淺及滑,一不小心就可以一路滑到潮池了。

浮塭可以遠眺雞籠嶼

我好奇的問魚大哥,若是大潮時竟然能否走到雞籠嶼呢?他說不太可能吧!看起來蠻深的又有些遠呢。

左:浮塭礁上眺雞籠嶼(黑衣人就是漁大哥)我們都穿著防寒衣呢,畢竟現在是冬天!
右:離岸拍浮塭礁及燈杆

左:與雞籠嶼間的岩礁 右:釣客的天堂

潮間帶中的珊瑚及右圖中我可辨視出來的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巢沙菜(Hypnea pannosa)
魚大哥正在拍這鮮紅的浮塭燈杆

PS. 浮塭燈塔有人稱燈塔,也有人稱浮溫燈杆,是因為光程及規模關係,但燈塔圾燈杆(燈桿)皆屬燈塔之一環,因規模較其它澎湖燈塔小,故本文以燈杆稱之。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台灣海域海上交通管理之研究 正式報告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研究 95.12, ***90島清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