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顯示具有 四眼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四眼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5月 04, 2009

2008.12.13. 冬訪虎井嶼(上)

2008.12.13. 懷著期待的心準備到虎井過夜了,對於一般旅客來說鮮少人會選擇到虎井嶼去過夜,更別說是東北季風呼呼叫的冬天了,今天我要搭台華輪前往澎湖,約14:30前就可以到達馬公港,馬上就搭15:30南下虎井嶼,來去看看虎井的夜 :)

09:30 台華輪準時啟航,還有五個小時足夠我肚姑(打瞌睡),開啟GPS及手機,看了一下位置,準備睡覺了,我的如意算盤是今天下虎井,夜宿虎井,一個人夜遊到東山。隔天一大早約06:30北上桶盤嶼(冬天晚半小時),11:30再北上回到澎湖,一路北上玩回去。

 
左:星號為台華輪停靠點,藍色小圈是目前船隻的位置
右:沒多久,來到了東吉嶼鋤頭嶼

下圖是這次我到澎湖的行李,好像很多很嚇人,其實有些是伴手禮,行李還有電子用品,外加一個睡袋,或許您會問,天啊,到澎湖去要拿睡袋嗎?其實,這是我最壞的打算,萬一去離島沒地方睡,那就找一個潮水不會漫上來的地方躺著睡囉。

我的行李

和我估計的時間差不多,約二點半,我已經到馬公港了,按往常的貫例,我一樣得先到天后宮報到,這是我的習慣。就彷彿在天后宮有一本我到澎湖的簽到/簽退表一樣,來到澎湖這是必來的地方,雖然看了n次,但是我還是都要來拜一下 :)

行李有謝大哥好心的幫我拿回宅腳嶼民宿了,距離開船的時間還有一個小時,我要做什麼呢?索性舊地重遊,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發現囉。

手上拿著GPS到處亂晃,並定了三個地方,不過不知道是我的GPS想睡覺,還是google map差太多了?左邊的星星是天后宮,右上是施公祠,右下是萬軍井,不過和畫面出來的地方好像....還差蠻多的,可見google earth的圖資還是有相當的誤差。

四眼井中悠游的小魚

沿著街內公園的小徑走到了四眼井四眼井是個公眾景點,不用我額外多嘴了,不過有趣的是我覺得這裡面的魚是不是變了?還是我以往都沒注意到,下次有來到四眼井,除了打水之外也可以看看這井裡的小魚。

左:街內公園及 右: 施公祠(google map叫施琅廟

萬軍井

以上三個景點,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一篇(Tuesday, May 22, 2007 走過中央里(II) 乾益堂中藥行 四眼井 & Tuesday, May 22, 2007 走過中央里(I) 施公祠 萬軍井

左:馬公港 右:馬公港與台華輪

左:小猴子棄守的四角嶼 右:有歷史傷口的雞籠嶼

有關於四角嶼雞籠嶼,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這兩篇遊記(Wednesday, January 28, 2009 雞籠上沒有雞更沒有籠子有的是歷史的傷痕 & Tuesday, January 27, 2009 失去小猴子的四角嶼


離開了保護馬公港、澎湖港的四角嶼雞籠嶼接著跑入眼前就是桶盤嶼,一座覆蓋在大海的桶子,有著凹字型的島型,這座島就是明天我要拜訪的小島,在以往都沒有空好好的看看,我希望下次我能來桶盤嶼住一個晚上 :) 雖然桶盤蠻小的,我花了五個小時走了三圈,不過還是很值得一住囉,雖然說沒有虎井的三寶~鮮魚湯、蜈蚣酒、仙人掌果實或貓公石,但也有值得一探的玄武岩、蓮花座及古厝,當然還有貓公石、沈積岩層等。

桶盤里村落

左:中華電信桶盤機房(建築物) 右:桶盤地質公園必看的玄武岩

離開桶盤嶼,向澎湖第七大島,第三高點前進!虎井我來了!

有關於 2007 年的虎井遊記,您可以參閱: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下)~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中)~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虎井遊記(上)~沒有老虎的小島 20070513

相關文章:
Saturday, May 09, 2009 2008.12.13. 冬訪虎井嶼(下)
Friday, May 08, 2009 2008.12.13. 冬訪虎井嶼(中)
Monday, May 04, 2009 2008.12.13. 冬訪虎井嶼(上) <--- 現在閱讀本文
Wednesday, January 28, 2009 雞籠上沒有雞更沒有籠子有的是歷史的傷痕
Tuesday, January 27, 2009 失去小猴子的四角嶼
Tuesday, May 22, 2007 走過中央里(II) 乾益堂中藥行 四眼井
Tuesday, May 22, 2007 走過中央里(I) 施公祠 萬軍井

星期五, 10月 10, 2008

姑婆嶼沒有姑婆(I)


姑婆嶼第一印象 2008.08.17. (左:北山 右:中山)

姑婆嶼,為北澎湖最大無人島(以大倉嶼為中心分南北),若以全澎湖來看是次大的無人島,較南海的西吉嶼小(但西吉嶼曾為有人島,且設村-西吉村,但目前已廢/遷村,故西吉嶼為全澎湖最大之無人島),姑婆嶼在90島的影像岸線面積0.222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4.098公里**;在64島滿潮面積為0.2082平方公里*P.117

左圖:接近姑婆嶼 右圖:停靠姑婆嶼

姑婆嶼雖然是無人島,但是建有小木屋及碼頭,所以船靠岸不是問題,也因為如此,可以在姑婆嶼上玩比較久,照理說,夏天到這裡玩到皮脫掉一層應不是困難的事 :)雖然姑婆嶼澎湖第二大無人島,不過還是不很大,但這裡的景色十分的不錯,我想浮潛應也很不賴。隨著船隻接近姑婆嶼,整個人就興奮了起來,雖然這是第二次來姑婆嶼了,不過距離上次,也有十幾年了,十幾年不見,姑婆嶼已改變許多,不過依舊不見姑姑和婆婆,更沒有虎姑婆,我想姑姑、婆婆們應在紫菜季才會出現吧 :)

綻藍到不像話的海

奇實不然,姑婆嶼不是在指姑姑、婆婆的小島,而是有許多令人心酸的傳說,相傳早期有少男少女相戀,雖然有海誓山盟,但戀情沒有獲得父母認同,強行拆散,少女躲避至無人島上,堅守其愛情,孤獨地留在島上,青春隨著時光而逝,村民感念其痴心,將無人島稱為「姑婆」嶼(女性年老未嫁稱為姑婆,所以不是姑姑和婆婆哦 :))。

一下船,當然會四處望一下,看到綻藍的海,就覺得好美麗啊!接著,我們往上爬坡,在坡下我們看到一口井(話說姑婆嶼沒姑婆有井),上排列著六個大字,我只看懂"民國五八??",後兩個字實在是看不出來,我在猜是不是民國五十八年鑿的井呢?若是,這口井也快四十歲了耶,魚大哥和海姐就玩起屬於他們之"前"年代的打水了,兩位果然都不屬我們這年代,兩三下就把水舀上來了,雖然我也會打水(在四眼井打的)不過在姑婆嶼就沒試身手了,我想怕漏氣吧。魚大哥還說這水很涼很甜是淡水耶,不過只有魚大哥有喝,我想那是因為他"屬"魚 :D

不過看到左下圖我很想笑,海姐打水為什麼要捲褲管脫鞋子啊?還是我漏過什麼有趣的喬段?

姑婆嶼的井 

姑婆嶼島向為南北向,長約一公里,寬約0.3公里,主要由四個陸塊(有人稱北山、中山、赤山、南山)和三處地峽所組成之方山台地,北岸有大片海蝕平台,東岸有白沙海灣,島上約略在最高處建有英輪遇難紀念碑* P. 160 (最高點依資料不同分別為:13M**, 17M*)。不一會兒功夫,我們就登上北山,也就是姑婆嶼的最高點。在這可以俯看姑婆嶼的美景。

左:北山涼亭及英輪遇難紀念碑  右:中山及北山間的海灣

從涼亭那往北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不過有幾塊白白的方塊,不知道那有什麼用途?

左:往北望這有片草地 右:遙望鐵砧嶼

左:往中山、赤山及南山眺望 右:北山北側

自北山往南望

站在涼亭內,您一定不會漏了這座英輪紀念碑,網路上很少寫這座紀念碑究竟是在紀念什麼?連碑文也不清楚,那.....究竟它是在紀念哪座英國氣輪呢?或許下次可以去拓拓看,看上面是寫了什麼?原因是在紀念1892年的Bokhara船難。(因為沒有官方資料佐證,若有錯誤尚請指正,1892年Bokhara輪因為颱風在Sand island發生船難,而Sand island也就是現在的姑婆嶼

左:英輪沈船紀念碑 右:白色沙灘海灣
有關這艘船,究竟是叫什麼名字,我想可以從The New York Times香港板球總會的網頁看出一些資訊,以下引用幾篇文章,不過因為時間久遠且當時的科技沒有那麼發達,所以死亡人數都不同,不過大致來說死亡人數約為一百多人而生還者約廿~卅人,而那艘大船的名稱叫 Bokhara(資料圖片),根據香港板球總會引述倫敦新聞報1892.10.22 P.507這艘汽輪原本航程是從上海載著郵件,寶貴的貨物、絲綢、茶葉及硬幣前往香港,但不料因為颱風造成近130人死亡,只有23人生還。

Wrecked in A typhoon
One hundred and sixty persons lost in the China sea.

The steamer Bokhara driven ashore near the island of Formosa
Only thirty-four people rescurd - A valuable cargo of silk and specie also lost.
Hongkong, Oct. 17. The Peninsular and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s steamer Bokhara has been lost in a typhoon. She sailed from Shanghai Oct. 8 for Hongkong, and should have arrived here Oct. 12 at the latest. When fears were aroused by the delay in her arrival, the steamer Bombay and the British cruiser porpoise were sent to search for her.
News has now been received that the Bokhara was found a total wreck on Sand Island, one of the Pheng-Hoo or Pescadores group, lying in the Channel of Fo-Kien, between the Island of Formosa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Only thirty-four persons were saved, the lost including the commander of the steamer and the greater part of her officers and crew.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she had on board is not yet known. She carried the mails, and these without doubt are lost.
資料來源: Oct. 18, 1892 (The New York Times)

Wreck of the Bokhara
NAMES OF SOME OF THE PASSENGERS AND OFFICERS MISSING

Hongkong, Oct. 18. - The chief officer of thePeninsular and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ssteamer Bokhara, which was lost during a typhoon on Sand Island, between the Island of Formosa and the mainland of China....The cargo of the Bokhara consisted of $200,000 in treasure, 1,300 bales of silk, 800 tons of tea, and an assortment of general merchandise.
資料來源: Oct. 19, 1892 (The New York Times)

英輪沉船紀念碑上有著相當明顯的彈孔痕跡,是軍方在演習時機炮射擊時所留下的。

左:英輪沈船紀念碑 右:字跡模糊的紀念碑

走過英輪沈船紀念碑,魚大哥、唐公主及海姐正在拍照呢,我也來插花一下,接著我往北走,想來走走這塊沒有機會好好走過的小島。往北走很快就可以走到剛在涼亭那看到的一塊一塊白色的地面,我看了很久還是看不出來那是要做什麼的?是曬紫菜或漁貨嗎?在北邊,可以遙遙的與目斗嶼相望。

左:隱約可見的北島目斗嶼 右:唐公主和海姐

左:這一塊一塊的是? 右:北山的涼亭

左:北方潮間帶 右:鐵質石英砂岩層

在北方潮間帶,這裡的海水顏色十分的綻藍,真的很美,北邊的方山台地屬於小門嶼層,由殼灰岩及鐵質石英砂岩層所組成* P.160。在北方潮間帶看到了一座石砌的漁權標幟上面寫著:
姑婆嶼北側潮間帶
標幟重修
漁業權人 白沙鄉大赤崁村紫菜生產合作社
漁業種類  漁 獲 對 象    漁 期
採集及養殖 天然及養殖紫菜  九月至翌年四月
核准號收台專漁字第貳拾捌號
地址 大赤崁龍德宮 澎湖縣白沙鄉大赤崁村一一九號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 置


左:漁權標幟 右:救生圈?

往北山的東南方走,可以在沙灘不遠處看到一個僅供"觀看"的救生圈,完全沒有救生功能(如右上圖)。另在中山及北山間還有一座 漁權標幟(姑婆嶼紫菜專用漁業權區係屬白沙赤崁村),上寫著:
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紫菜生產合作社
姑婆嶼紫菜專用漁業權區
漁獲期間:每年十月一日至翌年三月三十日
非入漁權人請勿進入以免被罰

左:姑婆嶼路徑圖2008.08.17. 右:姑婆嶼從海面上觀看全圖(左北山-中山-赤山-南山)

接著我繼續往東走,這裡有玄武岩礁組成的岩塊,也是姑婆嶼的岩脈,呈現弧型,從島的東北方延伸至海中,和一般直線型的岩脈有很大的不同,而紫菜就是生長在海蝕平台的岩脈之上哦。遠遠看這些玄武岩礁好像很平整,但走到時就會發現其實不然,上面佈滿細小的海蝕溝及洞呢。

東北方的岩脈附近

左:岩脈 右:中山

姑婆嶼退潮時會露出的廣大海蝕平台,整個島海岸曲折,除白色沙灘外還有弧狀的岩脈海岸(也就是著名紫菜盛產地)。 在紫菜礁岩脈附近看淺水區可以看到許多的魚群,當然這裡的海水清澈到沒話可說,但我因為接近蒼燕鷗休息區了,為了不打擾牠們且前面的礁石愈來愈難走(岩石與岩石間隔愈來愈大,而中間就是海蝕溝,細則幾公分,寬則近一兩公尺),所以沒有走到可以走的盡頭,只走了約1/2而已。在這裡仰望姑婆嶼高處四座"山"也頗有趣味。

細長的海蝕溝

清澈的海水,可以見到一整群的小魚

部份資源來源(*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香港板球總會The New York Times)

相關文章: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姑婆嶼沒有姑婆(II)
現在閱讀 -> Friday, October 10, 2008 姑婆嶼沒有姑婆(I)

星期三, 7月 25, 2007

澎湖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澎湖1,2,3,4,5,6,7,8,9
澎湖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有什麼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呢?就像高雄市的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十條大馬路一樣。
想了一會兒,澎湖的123456789還真難,或許是我還沒想到,也應該是我對澎湖還不夠熟悉。我就我想的到的景點提出來吧。
一、沒想到,怎麼想都想到一市(馬公市),但是不是景點,所以有想到的人告訴我吧。
二、二的話可以想到雙、二、兩,以地名來說當然有「二崁」,但我希望是景點,當然「二崁古厝」也是景點吧!所以就取「雙」吧,那沒有第二人選就是「雙心石滬」了吧。

七美雙心石滬
三、三的話正好我有想到三個,而每一個都有三座小組件所組合而成。
分別位於西嶼鄉外垵村的「三仙塔」,正好在東邊一個西邊一個,還有望安鄉花嶼村的「三塔公」每座塔都有三個。

花嶼三塔公

外垵東三仙塔

外垵西三仙塔
四、四,我想到兩個,澎湖的兩口「四眼井」,分別位於馬公市中央里及湖西鄉的鼎灣村。

鼎灣四眼井

中央里四眼井
五、五的話呢若馬公市陽明里的「五里亭」(嘉蔭亭或叫三官殿、三官廟)不算的話....A~~想了想,有了,那就是西嶼鄉赤馬村的「五孔頂」囉。

赤馬五孔頂
六、六我也沒有想到景點,只想到了馬公市鎖港里的六十間。(為何叫60間?請參閱鎖港妳的家 一個少了一座山的村落(下)
七、七的話我想直覺反應就是「七美人塚」了吧。

七美人塚
八、八的話我能勉強擠出來三個,但都覺得不夠好,「八卦池」位於湖西鄉的鼎灣村,「八卦山」位於望安鄉的東坪村及馬公市中央里的「八座崎」。

鼎灣八卦池
九、九我也想不出來,硬湊出九層鎮風塔的馬公市鎖港里的「鎖港子午塔」還有西嶼鄉池西村有九孔塭之稱的「池西岩瀑」。

池西岩瀑與鎖港北子塔
其中的一、六、八、九我覺得沒有那麼的讚,有更好的建議的話再留言給我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