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隊伍沿著海岸線往南前進,穿過草地後就可以看到岩礫區,這裡的礁石因為和海還有一段距離,所以還蠻好走的。小小粗短的玄武岩還蠻有它的特色的,不過這小島的岩況還好,來這小島基本上不是看石頭,而是看小鳥 :) 所以大家把目光都放在頭頂上急促呼叫的燕鷗父母了。
後袋仔南端
後袋仔一隅
來到接近南端一個小海崖處,有人說要跳水,OK嗎?阿弘找了一個較深處表演了一下給老外看,正當老外還在思考時,阿弘就躍身而下,不到一會兒,阿弘就游回來了。

左:要跳水嗎?老外:真的行嗎? 右:老外遲疑中...阿弘就跳了
在這東方就是
船帆嶼礁了。在這裡阿弘捉了一隻蟹類在解說 :) 當然不是解說好不好吃或怎麼煮好吃。
船帆嶼礁
阿弘在講解這是什麼蟹
在這南邊的碉堡,可以看到遠方的
船帆嶼,還有天空中的燕鷗。我在這裡觀察到最大的族群是白眉燕鷗和紅燕鷗,南方的小島就是
大塭了。
大塭為九十島之中新增的小島,在90島之中的影像岸線面積0.017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776公里**,64島並未列入。
大塭也是座神祕之島,它位於
後袋仔南南東方,相距約1.1公里,退潮時面積約有1.5公頃,是一處最高點3.7公尺,地勢較低平的岩礁,其東方約1.5公里處有處淺礁水域,水深不到五公尺,人稱"蠔曝淺礁",而
大塭屹該淺礁間水域,平均水深不及15公尺,暗礁甚多,故
大塭上裝設自動明滅燈塔一座。
澎湖黃加進先生(已過世)曾於
大塭北北東方約20公尺處發現古沈船,並提供相關資訊,促使教育部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立專案小組進行探勘,此區域稱為"將軍一號"。
有關將軍一號相關訊息可參考:
澎湖海域古沈船資訊系統。

左:燕鷗滿天飛 右: 遠方為
大塭及
後袋仔南碉堡

左、右:白眉燕鷗
後袋仔頭(
後帝仔頭)是
後袋仔東南尾端亦為向海中突伸的海蝕平台。*P. 429。

左:小海蝕洞 右:許多白眉燕鷗
現在要往西岸走了,西岸有美麗豐富的潮間帶,
後袋仔西方有略突出的低平海蝕平台,它的形狀很像烏龜露出的尾巴,稱為龜殼尾,是昔日村中漁民圍捕烏尾冬魚貨之處*P. 429。

潮間帶 魚、珊瑚及其它生物
拜訪完潮間帶,我走上草地往西沿著高地探索著。其中島的中間部份有最後一座地下的碉堡,不過我沒空鑽進去瞧瞧 :) 裡面怪暗且臭臭的,入口又很小,看來要走進去探索,手電筒、口罩都要必備吧,不知有沒有蛇?

左:白眉燕鷗? 右:生態保育告示牌

蒼燕鷗及
大塭

左:白眉燕鷗及紅燕鷗 右:白眉燕鷗

不知誰的蛋?白眉 or 蒼 or ....?

紅燕鷗

生態保育告示牌
走到告示牌旁看了一下,內容寫著:
敬告民眾每年四至十月份,本島嶼有保育類燕鷗科海鳥於此棲息、繁殖。基於尊重生命與愛護
動物之情,依法請勿於本島飼養羊隻、雞、鴨及干擾這群驕客,更勿撿拾或破壞鳥蛋,莫因
您的到訪而破壞此清淨樂土。
自然生態保育,需要您的支持
澎湖縣農漁局 澎湖縣警察局製作
繞了一圈,終於回到沙灘了,這時是我這次回
澎湖的一週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來踏踏海水吧 :)

船仔尾沙灘

很細緻的沙灘
快樂的時間總是匆匆來,又偷偷溜走,回去吃午餐的時候到了,回程時我看到了海翁礁的礁頭和白浪 :)

海翁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