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了澎湖, 出了機場, 就是下馬公, 根本沒在意到這個小村里, 對於烏崁, 印象僅在於興仁的隔壁, 想到興仁我還會想到進士第, 但是說到烏崁, 說實在的, 我說不出個景點或是特別的..雖然現在可能還是一樣
這個小村里是在今年(2006)03月16日, 從這天起, 這個地方就走進了我的心中, 我的世界.
三月離開澎湖後, 我就告訴自己說今年妳生日前我一定要再回來, 而且我一定要來認識這個小村落, 有探索一定有新發現. 三月離開後, 我沒有食言... 所以我很瘦.... 果然, 七月八月我都再回小島, 八月因為帶表妹, 妹婿去比較沒空, 沒有好好找妳, 但是我還是有特別帶表妹, 妹婿由澎15騎到鎖港, 到金鎖港吃午餐, 記得我們還是先到隘門與機場去, 才去鎖港吃午餐, 所以就一定會經過烏崁, 也會路過妳家.
但是七月我要離開前幾天特別騎到烏崁的漁港, 雖然是那麼的小, 船也不是很多, 但是小船的確都可愛, 海是那麼的平靜, 和藍天接成一片, 我喜歡寧靜, 舒坦的感覺(其實烏崁海域的海浪一點都不平靜,看地圖就知道了南北向的海水都可以直接進來), 我說過, 我愛海
不過說到尚方餅是地方特產, 我是到現在還是不知道. 因為我只知三凱餅舖. 還有那個海水淡化廠在哪? 我也不知道。
有關烏崁, 在馬公市公所有簡介如下:
烏崁里清朝時屬林投澳管轄(現今湖西鄉),直到民國九年才劃歸馬公管轄,因西側有一處懸崖,及聚落南邊山谷深險,早上太陽自東方升起時,人們站在村落西側坡地向東方瞭望,在太陽照射下海面就反映出黑色,當傍晚夕陽西下時,人們站在村落東側海崖向西方瞭望,在夕陽反映下,海水也呈黑色,故先民取村落周邊懸崖及黑海水為地名。即「烏」是指村落沿海海面呈現黑色;「崁」,是村落周邊的懸崖。
烏崁的潮水是南北流向的,退潮時沙灘沿岸是一大片黑色岩石海坪地,幅員相當大,有「大坪頂」之稱,為鄰近村里民眾採捕海產地點,每月初一、十五大退潮時人潮更是熱鬧。
轄內馬公機場是出入境澎湖重鎮,整體建築美輪美奐,不輸其他有名國際機場,讓觀光客一踏入澎湖就留下美好印象。
烏崁海水淡化廠產出的淡水為大馬公地區最重要淡水供應地。
烏崁里民精神信仰中心為靖海宮,坐北朝南,位於村落南邊,創建於清乾隆二年,歷經四次修建,主神奉祀文衡聖帝,副神供奉朱府、蘇府、溫府、池府王爺、水仙大帝等眾神,廟觀建築宏偉,廟前廣場佔地寬廣,經常舉辦各種活動。法藏寺位於村落西北方坐北朝南,是一座新建的佛教寺廟,供奉釋迦牟尼佛,經常舉辦各項法會,信徒台澎二地皆有,寺廟外觀雄偉,為機場大道旁醒目的建築物。
地方特產:烏崁里最有名特產為尚方餅,由村落一間百年糕餅老店出產,完全以手工製作,產品供不應求常需事先訂購,更是村落年節返鄉客必購食品。
PS. 烏崁以前以務農居多,自機場建設後,農地大幅徵收後,漸為漁>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