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保護
2008/10/05
中山大學 周秋隆
教授課程:海洋事務總論
澎湖海洋保護區擬成立與MPA 相關之保護區(2006) 國家永續發展會議 環保團體區域論壇-離島會議劃設離島海洋保護區。
積極推動「澎湖玄武岩」為國家級的地質公園。
劃設澎湖南海三島(後袋仔、頭巾及南鐵砧嶼)為燕鷗保護區。
(2007) 青灣-預定劃設為「海洋生物重要棲地保護區」
(2008.3.11) 澎湖縣長王乾發指出…,長程則與內政部推動望安鄉東嶼坪、西嶼坪、東吉及西吉四座島嶼周邊海域劃設為海洋國家公園,今年已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著手規劃,並與當地居民溝通,若一切順利,預計民國100 年可具雛型。
澎湖縣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
本島沙灘附近的海域為綠蠵龜上岸產卵必經的水域,故在島的西岸與南岸劃定6處海龜產卵的沙灘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保育對象保護:綠蠵龜、卵及其產卵棲地澎湖縣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
保護區成立時間:民國84 年1 月17 日面積:23.3 公頃
棲息地:望安島的西岸和南岸有較廣闊的沙灘,母龜上岸後多在沙灘旁的草地及草地邊緣產卵,以前、後肢掘洞,將卵產於窩內,再將卵窩以沙掩埋起來。產卵地以草地及草地邊緣最多,但仍有部分產於開闊沙地的卵窩,常被海水沖走,故目前以人工方式將卵窩移位,以保留更多的龜卵。
澎湖縣貓嶼海鳥保護區
成立時間:民國80 年5 月24 日
面積:36.2 公頃
保育對象:保護海鳥及其棲地環境保護區
地理位置:保護區位於澎湖群島的望安島西南方約16 公里處,因形狀有如大小兩隻貓趴在海上而得名。
保護區範圍包含大、小貓嶼陸地部份及其向外延伸100 公尺之海域部份。大貓嶼高約70 公尺,為澎湖群島的最高處,四面為陡立的懸崖,攀登不易,只有東側有一海蝕平台,可供賞鳥者登陸。小貓嶼位於大貓嶼東方,退潮時有一寬約10 公尺的海溝相連,高約50 公尺,四周崖壁陡峭,無法攀爬。澎湖群島的望安島西南方約16 公里處,因形狀有如大小兩隻貓趴在海上而得名。保護區範圍包含大、小貓嶼陸地部份及其向外延伸100 公尺之海域部份。保護區特色以大、小貓嶼為例,岩層上層皆由玄武岩構成,下層則由火山角礫岩組成。由於四面皆為懸崖峭壁,人跡罕至,因而成為燕鷗的最佳棲息繁殖環境,陸域面積僅約10 公頃的大、小貓嶼,除了數以千計的燕鷗繁殖外,利用島上作為棲地的其他海鳥種類及數量亦多,為台灣地區罕見的壯麗景觀。保護區棲地貓嶼的地面覆蓋只有少許的草生地,以藜科、藍雪科及禾本科植物為主,其他皆為裸露的玄武岩塊,這些平台就成為燕鷗絕佳的築巢地點。
貓嶼周圍岩礁散布,海流湍急,船隻不易通過,不易受人類干擾。附近海域夏季受黑潮支流、冬季受大陸沿岸流影響,海洋生物豐富,充份供應海鳥的食物需求。保護區動植物資源以貓嶼為棲地的鳥類眾多,根據記錄共有53 種,以玄燕鷗與白眉燕鷗最多,約佔總數的九成。出現於本區的鳥類中,玄燕鷗、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與岩鷺等5 種鳥類在島上有繁殖的記錄,其餘則多為過境候鳥,包含大水薙鳥、軍艦鳥及白腹鰹鳥等罕見之鳥類。每年3 月至9 月為鳥類的繁殖季,繁殖高峰期時,全島的鳥類總數可達上萬隻,鳥類的種類及數量皆高於澎湖的其他島嶼,亦為台灣地區各離島所少見。
虎井、桶盤之海洋保護區
2008 年初澎湖受寒害影響,澎湖海洋產業經濟受大創傷,劃設海洋保護區幫助復育。
地點:將虎井、桶盤兩島嶼四周水域畫為海洋保護區。
虎井、桶盤之海洋保護區護育物種:海參、海膽、蠔、珍珠貝、鳳螺、蟹類、貝類、大蛤等,都是可放養物種。
農漁局等漁政單位統籌相關辦法,協助虎井嶼、桶盤嶼申辦海洋護育區,規劃護育區範圍,主張以地方自治條例規範保護。虎井、桶盤畫為海洋護育區整體計畫以社區自主方式,把虎井嶼、桶盤嶼打造成示範重點地區。
資料來源:請點選本網址(本鏈結可能因時間關係而失效)
*** 以下為個人備註資料 ***
註:現有保育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