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日, 1月 24, 2010

澎湖七美~望夫石

望夫石,是七美的大眾景點之一,位於南港村,不過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多半是騎車而過,或者是站在涼亭往下看「石人」景觀。

站在望夫石上俯看(由本文的兩張照片組成)

其實您可以選擇更緩慢、更深入的來看看這石人景觀,它不但有淒美的愛情故事,更是由前後兩不同顏色之岩脈組成之巨石。從七美燈塔向東南眺望就可以看到一玄武岩流的巨大岩塊,因受海水侵蝕形成似臥於海面的女人,不過這岩塊的質地十分的堅硬,要爬上爬下絕對要小心,否則很容易受傷。

望夫石景觀

其實七美東、南岸的景點有許多可以走到旁邊親近,像石人風景區的望夫石就可以,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爬上望夫石上,夏天來這裡應該很熱很熱,因為沒有遮蔽物,天是藍的,海也是碧藍的,還可以看到魚兒悠游,更可以看到岩色不同的岩脈。

望夫石地景

望夫石岩脈

望夫石岩脈

望夫石一角

上圖就是女子的頭部,雖然望夫石不大,不過起伏還蠻有趣的,不像澎湖島上都平平的,這裡有髮、頭、胸、腰、腹稜線,爬上爬下很有趣,但是真的要小心哦,這裡的石塊每塊都是硬的很,也不要跑太快,掉到海裡面,我相信你(妳)掉下去是一定不會再浮出一座望夫石或望妻石。

這條步道的潮間帶可以看到地面就像被利刃水刀所割過一樣

若您對爬岩石沒有興趣,那您可以走平路,在潮間帶仰望這座巨大岩脈。不過您就會錯過海景囉,夏天清晨您也可以來此觀看日出哦~

望夫石旁的水窟

望夫石旁的潮間帶有許多水窟(有得類似養殖池),退潮的時候步行下水窟旁就能看到許多海中生物,如:魚類、海參及螃蟹等,儼然是一小型戶外水族館。

望夫石地景 下方是玄武岩上方看來像火山角礫岩

望夫石 步道及潮間帶

望夫石

至於望夫石的淒美故事較常聽到的說法有二:七美鄉男性在以前大多從事討海,許多人一出海就再也回不來,因此又被戲稱「寡婦島」。據傳在島上住著一對恩愛的夫妻,生活美滿,有天丈夫出海捕魚後,妻子依慣例在傍晚就到海邊等待丈夫歸來,但因丈夫出海捕魚遇難不歸,所以妻子抱著大腹便便的肚子投海,不知經過多少年,海邊的岩石奇蹟般的長成一個形如孕婦的奇石*P. 490。另一說法是,妻子不死心的繼續等,等到深夜仍不見丈夫的船影,一直到天亮還是不見丈夫歸來,日復一日,她就這樣持續地等下去,心力交瘁,經過了數天後,當島上居民過來探望時,她已經倒地不起。居民將她安葬於海邊,日後海邊的石島竟然慢慢變成人形,包括頭髮、身體,小腹。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我的小島35~南面掛嶼


南面掛嶼

南面掛嶼;高約20公尺,為一無人島,位於鳥嶼北邊,退潮時與鳥嶼相連。形狀像日本的富士山,被稱為「小富山」。因為風化及侵蝕劇烈,表面覆蓋一層風化後的紅色鐵質頁岩碎礫,最下層為火山角礫岩,南側有發達的柱狀玄武岩,南南東方有一小貝殼珊瑚碎屑灘。與附近島嶼、岩礁在冬季時皆產有紫菜。

我的小島46~活龍灘


活龍灘

澎澎灘,當地村民稱「砱仔」或「活龍灘」,韋恩颱風來之前並不存在,颱風過境後,鳥嶼員貝之間,突然浮出了一大片由珊瑚礁沖刷成粗碎顆粒的沙洲地,這就是「活龍灘」的由來,目前沙洲仍持續穩定的不斷地在擴大。相傳活龍灘乃一龍穴,村民為了不讓金龍飛走,而保有此龍穴,所以立寶塔於活龍灘末端以鎮住金龍,藉以庇佑村里的平安,而今「活龍灘」是人鳥共治的小島哦。

澎湖七美~下巷

該來寫寫去年五月份七美的回憶錄了,話說2006年的草稿文章我都還沒補完呢,不過太久了,甘脆放棄了。
下巷,位於'魚月'鯉灣與大獅遊憩區之間(也就是大約是山頂和尖山腳之間)屬中和村

下巷景觀

下巷地景(有人說像豬蹄?像嗎?)

下巷是七美島東海岸較高處,是一玄武岩岸,岩岸地帶因海蝕作用形成兩個缺口,如同一巷道,是當地居民通往海邊必經之處,是民眾釣魚的好地景* P.485,上方謂之「頂巷」('下'的反詞為'上',但沒叫'上巷'而叫'頂巷'應是台語的關係,上面叫'頂頭'或'頂高'),南方缺口較大,為「下巷」,在下巷高處眺望海灣,有著海天一色、豁然開朗的感覺。

其實,這是一處雙面玄武岩壁相對的小海灣,為一海蝕平台的小海灣,一般遊客幾乎都會錯失這海灣下的壯觀的玄武岩景致,從平面停車往下看還真的像是下面有條巷子呢。

下巷美麗的景觀

下巷兩玄武岩壁有壯觀的地景,一面為彎曲而下的玄武岩壁,一面為較筆直的玄武岩壁,海灣有礫石,最著名的莫過於那條海蝕溝及小橋流水。

下巷的玄武岩壁

海蝕溝與湛藍海水

玄武岩石壁

雙腿分別站在兩岸

雙腿分別站在海蝕溝兩岸,看著遠方的浪花,不過請小心劈腿不要劈到海水打溼褲底,洗屁屁哦 :D ,前方的小橋,我一直沒有研究它叫什麼名字,就叫下巷橋好了 :)要走到這裡很容易,請看上圖,遠方有一步道,那就是通往下方的石板路,可以往下步行至此,不過請自行注意安全。從這向前遠眺可以看到東崁(鷹頭及鷹嘴;因為有人覺得七美島型像隻展翅的大鷹)。

美麗海蝕溝

下巷

下巷

山頂:位置約為本島最高處,是第二批移民來此最早定居的地方,附近有龍埕大獅兩個著名風景點,以前台電層在空曠地上建兩座風力發電實驗塔,因成效不彰而拆除。* P.485

尖山腳:南港村的東北角,為一平坦台地,上有一座又尖又圓的小山丘,故名「尖山仔」,周邊則叫「尖山腳」。* P.489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星期六, 1月 23, 2010

澎湖的大家長, 您想將澎湖帶往何方?


2009/12/23 9:01 AM 台華輪上拍攝

2009/12/23 9:01 AM 我結束澎湖行程,透過台華輪上的玻璃反射拍到碼頭上的景物,當時,我打算進艙了,要拉開門時發現有一個人獨坐在碼頭上,雙眼看著前方,雙手緊握,那天風浪已較前幾天寒流報到時減小許多,但他嘴上叼煙,身著大衣。

那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不知那位大哥在想什麼?就我而言,我的感覺是感到很無助(但我不是本人,我並不知他的想法)。我知道在碼頭多半是會手持釣竿,在那享受釣魚樂,但現在的澎湖,這種釣魚樂似乎不像以往,透過反射,我看到的是一個人在寒風中,身著大衣縮成一團,坐在綁繩柱,叼個煙(照片看不出來)直看遠方,似乎在等什麼?只有兩根柱子佇立在前方,而下面就是海了。

過去的一年,日子真的很苦,回首過去的挫敗,我們應要深刻反省、檢討錯誤,昂首大步邁向未來。不知道澎湖的大家長,你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準備?打算帶領澎湖子民走向何方?
是~像海面的光點,光明的未來?
還是繼續坐在那裡‵等待‵,等待成功自己到來?
灰暗將過,光明真的要來?

雖然我不是澎湖人,但我喜歡這裡,也關心這裡。

星期六, 1月 09, 2010

沙港 海樹井

說到湖西鄉沙港村,在我空空的大腦中僅浮現古厝和消失的海豚。翻了辭書,它說明了沙港村幾大特色:有沙有港、四大族群(頂社、下社、土地公前及水窟)、硓古石厝林立、唯一沒有甲頭組織的村落、宗祠最多。12/20日很榮幸老師有空,我們一起到湖西澎南走走。來到沙港時,老師突然問我,有沒有去過一口古井,我想,應該沒有吧,因為我好像很少拍井 :D(不過這次回澎湖拍了幾座井回來) 就這樣,老師就又嚕回去井那端,因為老師也不太記得這井的典故,所以我也回來找了一下。原來這座井就是有名的~海樹井。

海樹井
辭書上寫著,海樹井位在頂社南方一處山坳地,名:「坳裡」,日治大正時所鑿。此井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源,從不枯竭。其建立及命名由來,文獻未載,村民也大都無法說明,唯有一九十高齡老嫗,謂小時曾見長輩用海樹製成一簍簍的飾物(如手鐲、煙斗)售往廈門;至於「海樹井」由來只云小時曾在此井及其石碑旁嬉戲和擔過水。井旁有一方勒石「海樹井」:高85公分、寬48公分、厚9公分,部分字體已漫漶難辨:「海樹井 水甘泉富??真?,?海樹業??經營,紳商????于成,飲維既??祥歡聲,錄石誌書永以命名。大正???立」。* P. 219 至於?寫了什麼,就留給有研究精神的人去看看,究竟寫了什麼?(?代表無法辨視)

海樹井石碑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澎湖冬至美食~菜榦、雞母狗仔

這次回澎湖,正好遇到冬至。2009.12.22. 是冬至,21日晚上到妳家時,妳正在煮飯,因為朋友在住的地方等,所以我就沒有留下來一起聊了(雖然心中有千言萬語)。妳拿了兩個熱騰騰的茶榦給我,還特別說這是我做的哦(讀音:ㄍㄢˋ)通常我會用「菜繭」來說這東西,因為菜榦聽不太出來是國語還是台語。拿了妳的愛心,心都暖暖的,我第一次拿到這東西時候我都笑著說這是大水餃,我也跟妳說,昨天(20)日晚上我就啃了一個從白沙來的大水餃了,謝謝妳的菜榦,我永遠會記得妳和它,不過妳上面沒有點小紅點(市場的好像有點?),不過能吃到妳做的,就心滿意足了。

妳的愛心菜榦

菜榦是澎湖眾多特別的美食之一,尤其是到冬至時,家家戶戶的媽媽們就會做菜榦或買來應景。外皮薄薄嫩嫩的糯米皮,裡面是包一些蔬菜乾貨,包好之後放進蒸籠蒸,蒸個一下子就可以出爐,是許多美食中相當好做的一種。

在魚大哥家準備吃湯圓

回到魚大哥那,魚大哥叫我一起來吃湯圓過冬至 :D 我說「雞母狗仔」呢?他說,他們每年都會和小朋友做湯圓,享受天倫之樂,至於「雞母狗仔」呢?因為太難了,最後變成一團(湯圓)了,可別看上圖一鍋烏漆麻黑的,這可是有奶茶、黑糖、花生、芝麻的大補湯 :D  而「雞母狗仔」是澎湖人在冬至吃菜榦,另外還會用糯米捏出一些小動物做為拜拜的供品,稱為雞母狗仔。而這些小動物是用糯米做成,用來拜拜,拜完後因受風吹冷變硬,小孩子就把它當作玩具玩,相當有趣。

大菓葉修路碑

這次去西嶼,除了看看二崁大菓葉的玄武岩之外,還有一個石碑。這座石碑訴說著二崁的居民外流的因素(雖然我無法得知,但從一些文獻可以看到一些脈絡)。

大菓葉修路碑

它位於銜接澎3及澎5間的濱海道路,因為銀河歡太茂盛,所以石碑已經躲在林中休息了。石碑上覆蓋著「地衣」(我猜應該是「地衣」吧)所以看不出寫什麼字,我在石碑上只能隱約看到「二崁」兩字,下方的碑文就看不清楚了,僅看到類似某某某捐多少錢之類的。不過有人說這是築碼頭的石碑,但是我看了又看,建碼頭的石碑應會在碼頭旁,不會在上坡路段,故修築道路可信度較高。

大菓葉修路碑

查閱了文化局的文化資產叢書6~二崁采風,得到了一些幫助。資料寫著日本佔領澎湖之後為了支援計畫中的戰爭,決定要興建大菓葉碼頭,做為漁翁島的主要聯外港埠(那時還沒有跨海大橋,所以交通以海運)。港埠完工後,更進一步的在港邊開採山坡地的玄武岩去砌築台南運河的堤岸,而留下了一大片柱狀節理十分發達的玄武岩石壁(原來這石壁是被挖去台南了)* P. 46。

大菓葉玄武岩石壁(多了一個說明告示牌)

而苦於缺少良港的二崁人於是發動募捐,來拓寬通往大菓葉的田埂小徑,並在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完工,樹立了一塊石碑來做紀念,但港埠和道路的完工,雖然便利了二崁對外的交通,但也助長了二崁居民外流。*P. 46

資源來源(*文化資產叢書6 二崁采風)

星期五, 1月 01, 2010

2010到來!新年快樂~祝福菊島的朋友們

2010年到來!新年快樂~祝福菊島的朋友們,還有我的風兒姐姐、老師和妳。

短片為 2009.10.31. 東吉日出
(原片長9分多鐘,快轉縮為1分多鐘,前半段因為晃動都被我剪掉了)

願大家新年快樂 幸福99(久久),就像旭日一樣從黑暗中昇起,擺脫過去一年的不如意,迎向新的一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