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蓮花座,我不禁想起好像許多次來到桶盤正好都是退潮,所以都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反而沒有看過在半沈在海面的模樣。今天正好有機會看到它被海水圍繞的樣子,先來看看它在退潮的樣子吧。
蓮花座
蓮花座位在桶盤西南角岸邊。當地人稱「鴛鴦窟」,因似蓮花,故又名「蓮花池」。此礁池和岸上的柱狀玄武岩是桶盤有名的觀光景點*P.163。
遠眺虎井嶼及日光
左:手指處即為疑似熔岩出口 右:蓮花座全貌
蓮花座所在處即是桶盤嶼的西南角,這裡的玄武岩也是可以說是桶盤嶼最壯麗的。
左:熔岩出口 右:桶盤嶼西南角玄武岩石柱下的砂頁岩層(這是典型的漁翁島層)
站在高處看蓮花座
壯麗的玄武岩地景
西南邊這裡的玄武岩不用我多說來過看過的人印象一定很深,大家也都會有印象在這爬坡道合景留念。
旅客必走必拍的小爬坡道
桶盤玄武岩
隔了好久,終於看到這警示牌
以面這個告示牌一看就知道是澎管處立的,以往都覺得立的都很沒有質感,好像就是把水泥灌到上面,地上物黏住地面就好了,果然,數年過去了,工法依舊,下面一團灰白的水泥,上面一塊黑黑的(要模擬黑色玄武岩),再壓個石塊,整個fu都不對了。
不過有趣的是注意斷崖,這一看就覺得文不對題,因為這哪來的斷崖?若要是斷崖應該立在"山"頂上吧?再說這應該也沒有小汽車 :)
告示牌
繼續往北走來到寮仔後,眼前的就是來「大塭」和「齒仔」,「齒仔」因凸出似齒,故名,居民常在此地海岸捕魚和撿螺仔、九孔、七星仔等。隔岸有一片礁石,叫「大塭」,退潮時才能過去*P.162。因為來到時潮水已漲且浪還不小,所以就沒再走過去了,當然也只能在石塊上拍拍大塭上的警示燈竿了。
寮仔後:「下寮」後面(西面),故名,是一片緩坡,闢為馬公市第三公墓*P.162-163。
左:前方是齒仔 & 大塭 右:遠方的小島為雞籠嶼及四角嶼
左:沈積岩層(砂頁岩互層) 右:澎湖地質公園碑
再往北走,就要往東南走回村落了,這個西北方碼頭邊的地方就是「下寮」,即派出所附近,因為是村落下面部份而得名,上坡上面的就稱「頂寮」也就是「上寮」*P.164。
桶盤嶼西北碼頭邊高地
走入村落,很快的就可以看到寫著馬公市桶盤里社區,有著兩條魚的里碑,這代表著桶盤嶼的過去,是個擁有魚香的小村落。
有兩條魚的里碑
桶盤嶼海水淡化場
「西勢」一隅,高點為中華電信桶盤機房
西勢:桶盤昔時人口多時分六處居住,曰:下寮、頂寮、海墘、寮仔口、東勢、南勢。其中下寮、頂寮在西邊,合稱「西勢」(西面那邊),溫王廟(今福海宮)兩旁居民近港口,叫「海墘」,「寮仔口」、「東勢」在東邊合稱「東勢」,另外南方的就叫「南勢」*P.164。
左:桶盤嶼直昇機起降點 右:福海宮
來到福海宮,這時才12/14/2008 08:15 AM超早的啦,在台灣才剛開始上班呢,來澎湖果然是來鍛練身體的。
福海宮(溫王廟):桶盤主廟,位村落中央,正面濱海,坐南朝北。清末風櫃尾顏姓村民移居本島,攜來該村溫王廟溫府王爺金身,光緒卅二年創建本廟奉祀。歷經四次修建而成今堂皇廟貌(民國24年、48年、60-66年、71-72年)。因主神溫府王爺來自風櫃尾溫王廟,故廟額亦題曰「溫王廟」。但桶盤是離島,四面環海,營生、求福於海,故廟名正稱是「福海宮」(廟內之匾多有「海」字)。
廟內〈福海宮重建落成碑記〉刻於民國66年重建完工時,乃名人吳克文所撰書:「本里福海宮之創建溯自100年前。光緒初年間,先由風櫃尾顏姓者數人移居至桶盤島...民國66年丁巳08.12...落成大典。」 最近民國71-72年之重建,亦有一〈福海宮重建落成碑記〉(刻於民國73年)因無重要內容,茲不錄。
主神是溫府王爺,副神有佛祖(觀世音)、三府千歲(朱、李、池)、五府千歲(金、李、宋、文、周)、羅王、上帝公(玄天上帝)、大聖爺(孫悟空)、註生娘娘、福德正神。澎湖配祀孫悟空的有馬公提標館和本廟,相傳本廟初建不久,有鳥精來作怪,主神溫府王爺乃上天庭學武(故今配有雙刀),並請來收獸妖的孫悟空偕同下凡來鎮服,駐廟迄今*P.164。
桶盤嶼一隅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
相關文章:
Thursday, May 14, 2009 2008.12.14. 漫遊桶盤嶼(下)
Sunday, May 10, 2009 2008.12.14. 漫遊桶盤嶼(中) <--- 現在閱讀本文
Saturday, May 09, 2009 2008.12.14. 漫遊桶盤嶼(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親愛的訪客,歡迎留言給我,不過我可能無法立即回覆,所以歡迎您隨時回來查閱留言文章,看看我是否有回覆給您,***請不要在此留下email或電話***,以確保您資料的安全性。
感謝您的造訪 謝謝
小水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