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埕,七美最重要的地質景觀之一,印象中也是我以前地球科學的教材之一,雖然時間久遠了,不過我隱約記得,褶皺地形及海蝕拱門分別採用澎湖縣七美鄉的龍埕及澎湖縣西嶼鄉的小門嶼的鯨魚洞,龍埕的地質重要性在於這裡具備壺穴、豆腐岩、海蝕平台、褶皺地形、海蝕溝、海蝕洞、凝灰岩海崖等地形,沿著陡坡往下來到海蝕平台便可一一窺見這些地景。
龍埕海蝕平台(點選放大)
龍埕和大獅一樣位於七美鄉的中和村,並列中和村五大景點(下巷、大獅[石獅]、龍埕[石龍]、東坎[東崁]、牛母坪),地理位置在大獅的東北側,是一廣大海蝕平台,退潮時從岸邊延伸到海中數十公尺,形如蛟龍,平台終年潮濕,又稱「濕庭」,和大獅共成一個「石獅、石龍」的觀光景點。* P.486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從高處往下看龍埕的海蝕平台,皺褶真的好漂亮啊。仔細看看每個排列整齊的壺穴,更會覺得造物者的神奇。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對岸是大獅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對岸是大獅
龍埕為火山角礫岩形成的海蝕平台,平台上的岩層因受擠壓而形成多處向斜與背斜的褶皺構造,平台上尚有各種大小不同的豆腐岩及約有160餘個排列整齊的壺穴,由龍埕平台上觀海崖可見其向斜構造,在此褶皺左右各有一岩脈從火山角礫岩的岩壁內,貫穿至海蝕平台上。** P. 220-222
龍埕海蝕平台、褶皺地形
龍埕海蝕平台上為數可觀的壺穴
龍埕橋
龍埕橋附近羊群特別多(應該說七美羊很多,到處可以看到羊咩咩)所以在橋或轉彎處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小羊出沒"的告示牌,是請騎士、遊客小心車也要小心不要被羊撞或撞到羊啦。
石獅石龍是同一觀光景點,石獅是個柱狀玄武岩地形,石龍則是褶皺地形。且石龍是個絕佳的地質教室。龍埕地景由三大部分組成:(1) 龍身(褶皺地形)也就是海蝕平台,平台旁有海蝕洞及平台上的壺穴。(2) 龍頭、龍口,主要是岩脈及海蝕平台。(3) 龍珠,小型的海蝕平台。雖然如此,不過許多人還是看不出來,不然就是每個人對此景點的看法不同。
龍埕海蝕平台及豆腐岩
坐在海蝕平台上吹著風真的好舒服,因為那時是五月底,還沒有很熱,不過七八九月份可能會被曬成人干吧。
龍埕凝灰岩海崖
凝灰岩層
龍埕豆腐岩及海蝕溝
凝灰岩海蝕洞及一旁的岩脈
礁石上的蒙眼俠-蒼燕鷗
這個角度的"角頭"好像鳥嶼的拇指山(姆指山)
一定有人會問,你上面的照片拍的角度怎麼看不出來龍在哪?好像和印象中的龍埕都不一樣?其實,龍埕一般人並沒有機會、不會想走下去看,若想看到石龍的完整景觀就要從石獅、石龍風景區的觀景點,一邊是到石獅,另一邊就是到石龍囉。走到盡頭就可以看到下圖景觀,也就是大眾印象的龍埕樣貌。
龍埕退潮貌(龍頭、龍口、龍珠、龍身)
龍埕岩脈及海蝕平台
龍埕潮潮貌(颱風來臨前)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
小水,您好,我昨天有傳一封MAIL到您的信箱,想詢問照片授權的事宜,再麻煩您查收,謝謝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造訪,已回覆給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