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澎湖‧妳的家]

星期一, 4月 28, 2008

即將再訪將軍澳嶼

今天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媽祖的生日,知道我的人一定會知道我又要說,媽祖生日快樂!讀過我部落格的人,應該會有印像2006, 2007年我都有去將軍澳,而去年是父親節去的 :) (Sunday, August 26, 2007 將軍澳,我回來了! )今年,我想我又會去拜訪阿弘及將軍澳嶼。這次一定要把將軍澳五間廟都去給走一下,也就是天后宮永安宮李府將軍廟,萬善廟及土地公廟,當然也一定要把去年底入火的天后宮再好好的看一下。

2007. 08. 將軍天后宮

相關文章:
Sunday, August 26, 2007 將軍澳,我回來了!

星期二, 4月 22, 2008

有關於澎湖之旅的詢問

有關澎湖旅遊有些朋友會留言或直接email給我 o_O
基本上我會回覆在我的blog,所以若是留言在我blog的朋友,請不要留您的email在我的留言處,以免您的信箱被當成廣告信的受害者 :) 只要您記得您有留言給我,到時候記得回來看看我的回覆即可,不過有些問題我無法答覆 :)
1. 幾月幾日浪會不會很大、會不會下雨...基本上我不是神明,我沒有通天的本領,我沒辦法回答您。且我人不在澎湖,也沒辦法回答您現在澎湖有沒有下雨。
2. 票怎麼訂,有沒有比較便宜...基本上我不是業者,我沒辦法給您折扣,所以請找您看中意的業者,詢問他們比較合適。
3. 某島走到某島要多久...基本上潮間帶每個人走路、觀察的時間都不同,所以我無法回答切確時間、路程等,最好能告訴我預計何時去走,我可以大約幫您判斷。
最後希望大家都有一趟美好的菊島之旅,甜蜜的回憶 :D
4. 其它我能幫上忙的,我一定會回覆在留言板上 :)

星期日, 4月 20, 2008

清晨拜訪草嶼

去年年底,我到泡菜家-宅腳嶼民宿作客,長達近十天,其實和泡菜已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 :) 歡迎冬天想來澎湖領教東北季風的朋友可以來long stay,他的民宿網址如連結所述

12/22 我被分派到這間,12/22看到的月光

12/25清晨四點多我就醒了,今天算是平安夜吧,拿起包包,頭盔,工作鞋,今晨我要去拜訪草嶼(90島-瓦硐草嶼1,64島-瓦硐草嶼2),位於瓦硐村南(下社;又稱下瓦硐為牛車路以西),退潮時可達,島高僅約5-6公尺,是一座小小島,由柱狀玄武岩及多孔狀玄武岩組成 ** P.170,影像岸線面積0.007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377公里***。

PS. 64島的草嶼1員貝嶼南的草嶼,在90島更名為小龍小龍退潮時可和員貝嶼相連,其柱狀玄武岩下有一紅色頁岩層,高約一公尺,小龍南方有一寬約五十公尺的貝塚層 **P. 172,影像岸線面積0.006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523公里***。(Tuesday, February 20, 2007 澎湖 小龍 (舊名草嶼1)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64島據"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所述,草嶼1小龍)滿潮面稱是0.0154平方公里大於瓦硐草嶼的0.0063平方公里,但是90島的資料正好相反,但我覺得小龍應比草嶼大才對。

摸黑騎進了小小的道路,兩旁草高的嚇人,最後終於走到海灣了,這已經是我第N次來草嶼了,不過若是要算走過潮水拜訪草嶼,次數應不超過五次,話說白沙本島的景點少的可憐,不過,白沙對我來說是個拜訪小島的最佳地方,也因為地勢關係,潮間帶也十分的豐富。草嶼1以下簡稱草嶼,旁有一個沉水岩礁,名叫-「石嶼仔」也有人叫石嶼,蠻矮小的礁岩,不過在這大片潮間帶是很容易引起注意,而這附近的廣大潮間帶是村民撿螺絲、收青海菜(礁膜)的所在地之一* P. 303。

左:眼前就是通往草嶼的路 右:沙地

左:通往石嶼的岩礁 右:第一位潮間帶的朋友~角眼沙蟹

其實草嶼附近的潮間帶生態比起本島幾個耳熟能詳的踏浪路線的潮間帶應是蠻豐富的,角眼沙蟹(沙蟹科)Ocypode ceratophthalma,頭胸甲方形,眼柄粗短,末端有角狀突,背部後中央有兩個茶褐色對稱斑**** P.131。

走了一陣子,天色慢慢亮了,草嶼的外貌已可以看出來了,不過我決定不直接到草嶼,而是往東南的ㄌㄚ\ ㄕㄚ ㄉㄚ(台語:我翻成骯髒礁)及尾嶼礁(台語) 與當地稱的港仔礁(台語)這一大片潮間帶走走。

草嶼

超大的石滬

在東南方大片潮間帶中,除了許許多多海邊生物如:黃疣海參、珊瑚、海葵外最醒眼的就是巨大的石滬,石滬外就是較深的海域,來這探險的旅客就要自行注意,還有這的潮汐也要留意哦。

左:單心型石滬 右:黃疣海參**** P. 163

其實草嶼附近潮間帶的石滬還真大,還能看到珊瑚及海洋生物

左:很大的石滬 右:飛白楓海星

如下圖,若您只顧著玩,這海水若覆蓋沙洲的話一般遊客是很容易發生意外的。

沙洲與海水

左:在海、沙交際處覓食的海鳥 右:遠眺草嶼石嶼仔

左:骯髒礁附近 右:尾嶼礁附近

左:港仔礁附近 右:零星珊瑚

大後公附近的骯髒礁(西)與尾嶼礁

在潮間帶逗留了好一陣子,約七點半左右,我踏上去草嶼的路,在草嶼的天空,我發現一隻猛禽,這讓我想起來是否是鵟,不過我並不認識鳥~所以就用猛禽來叫牠好了:) ,看牠在半空中盤旋的英姿,實在很棒。踏上草嶼的路徑是一條沙洲,走起來很舒服,而眼前那一堆就是草嶼的仙人掌叢。雖然地質上草嶼沒有很豐富可看性(有柱狀玄武岩及多孔狀玄武岩)不過這裡往西北往西,往東南都可以看到十分美的景緻。

左:前往草嶼 右:草嶼

左:草嶼島上遠眺 右:草嶼地貌

草嶼地質 熔岩流?

左:草嶼 右:遠方的大倉島

左:草嶼俯看石滬與遠方的跨海大橋 右:草嶼的仙人掌

石嶼仔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 、**** 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

星期四, 4月 17, 2008

找尋西嶼鄉的最後一座小島-海墘嶼


海墘嶼 (2007.12) 我沒有晃點大家,它就是海墘嶼,待我有近拍再給補上
西嶼鄉,我最後一座無人島嶼~海墘嶼,人稱師公墘西公灘師公礁嶼海墘岩(註:師公與西公台語發音相同),位於澎湖灣中,位於赤馬漁港東方外海,距離馬公重光里西側約兩公里多,全島由柱狀玄武岩構成,島上築有自動燈塔(應就是燈杆吧)一座,指引船隻勿誤觸暗礁*P. 358 ** P.132 ,本嶼,是小小小......島,在我覺得根本算不上嶼或島,當岩、礁還差不多,影像岸線面積0.002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197公里***;早期由大菓葉搭船前往馬公港時,必繞道海墘嶼南端海域,而行船至此就可以知道到馬公的行程只剩一半。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 )

相關文章:
Friday, January 02, 2009 再訪西嶼鄉小島~海墘嶼
Thursday, April 17, 2008 找尋西嶼鄉的最後一座小島-海墘嶼<--- 正在閱讀

2008.04.17. 澎湖縣教育網路中心 生日.

今天(2008.04.17.)是澎湖縣教育網路中心的生日,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1996.04.17. 才是澎湖縣教育網路中心的生日, 即使是它現在轉交到其它單位不在我的母校, 但是我還是祝福它, 希望它為澎湖資訊教育盡一份努力。

Tuesday, April 17, 2007 2007.04.17. 澎湖縣教育網路中心 生日.

星期一, 4月 14, 2008

找尋馬公市的最後兩座小島-雞籠嶼


雞籠嶼 (南雞籠嶼) (2007.12)
馬公市,我最後二座無人島之一~雞籠嶼( Chi-lung Yü or Jilong islet),有人稱布袋嶼或南雞籠嶼,因為以前雞籠嶼有二座,一座在南,一座在北,為了避免錯誤加了南北,不過現在沒有這個問題了,因為位於北方的雞籠嶼,縣政府在90島嶼時給它改名了,叫做「雞頭嶼」,不過這名字熟悉度沒有雞籠嶼來的高。

雞籠嶼位於澎湖馬公風櫃里西方約750公尺沿海,為一無人島,因外形似雞籠而得名,高約27公尺,影像岸線面積0.024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0.616公里***;和四角嶼均屬於玄武岩構成的方山島嶼,玄武岩層向島的西南延伸,形成一條岩礁,西南有一自動燈塔一座(應就是燈杆,該塔名應是叫"浮塭"),提供進出馬公港口的船隻照明之用* P.159;島的東側有片海濱堆積物,由玄武岩礫與珊瑚碎屑構成** P.132。 因為島上風化嚴重,且較無什麼可看性,故較不建議登島,由海面上眺望本島即可。所以說風櫃沿海就有兩個無人島囉!到風櫃除了看風櫃洞外,也請留意前方的小島哦 :)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 )

找尋馬公市的最後兩座小島-四角嶼


四角嶼 (2007.12.)
馬公市,我最後二座無人島之一~四角嶼,位於風櫃尾半島西北方約400公尺,四角嶼風櫃里的蛇頭山相望,島上植被以草為主,還有部份的仙人掌;位處扼守馬公港口,因呈四方形而得名,為一標準方山島嶼,高約12公尺(* P. 159)(地質與地形一書:11公尺 ** P. 132),影像岸線面稱0.02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0.543公里***,俚諺所謂的「桶盤四角捧金瓜」,四角即是指四角嶼,有人俗稱「四角仔」(台語)。

四角嶼地質層序由上而下為:柱狀玄武岩、砂頁岩互層及多孔狀玄武岩所形成的海蝕平台。詢問過大哥,島上有什麼?答案果然不令人意外,什麼東西也沒有,空空的,以前還有猴子,現在沒有了(1998年5月16日,四角嶼被選定為第一個人造觀光猴島的試驗計劃,確認第一批五隻獼猴適應良好以後,陸續又將四梯獼猴送上澎湖馬公市四角嶼,最後因為經濟及觀光誘因太低,且時有獼猴攻擊拾螺里民及釣客,最終計劃取消,所有近四十隻獼猴全數撤回台灣),而砲台也沒了,只有雕堡。

當初計劃開始時,我才想,猴子那麼聰明,會不會學人類,游泳過來風櫃,說不定他們也會釣魚 -_- 以後居民就要防範水鬼從四角嶼游過來搶糧!搶領土! :D


四角嶼

有關野放試驗/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87年 5月 開始進行於澎湖縣四角嶼第一次台灣獼猴五隻(雌)野放試驗。
87年 9月 進行澎湖縣四角嶼第二次台灣獼猴五隻(雄)野放試驗。
88年 7月 進行於澎湖縣四角嶼第三次台灣獼猴五隻(二雄三雌)野放試驗。
88年 8月 進行於澎湖縣四角嶼第四次台灣獼猴十隻(雌)野放試驗。
89年 9月 進行於澎湖縣四角嶼第五次台灣獼猴十二隻(雄)野放試驗。

部份資源來源(*地名辭書6、**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島嶼清查計劃 )

星期四, 4月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I)

以下的照片,翻拍自文化局活動立牌。
活動的目的我想就是要藉由經驗累積及傳承,不讓這文化消失在這漁人島 :)
第一張立牌就寫寫,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我們雖擁有更多在海洋航行時導航的工具,但過去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禁海的政策使我們大部分的人,早已忘了先民過海的精神與勇氣,而去瞭解這些技術的演變,將有助於我們更認識我們週遭的海洋,其實也是把縱橫四海的冒險精神傳遞給澎湖子民的方法。

剪報中有澎湖的六大急流(海域之險),我曾在去年二月貼了一篇(澎湖六天險 - 「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鼻頭、五潭門、六東吉」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左:找澎湖人的海路 右:澎湖六急流

左下圖,可以讓你知道什麼是海灘,什麼是近海及岸與潮間帶、高潮線、低潮線及平均海水面。
澎湖有幾座燈塔,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數不清,看了這活動,我有被敲醒的感覺,燈塔其實不是有塔有燈的地方就叫燈塔,它們分的很清楚,只是我們習慣性把這些設施叫"燈塔",當然,沒有人會糾正你,不過一起來增加知識吧。

澎湖有幾座燈塔?
標準答案:
西嶼石塔(清)西元1778年,乾隆43年。西嶼燈塔前身為七級石塔。(相關 漁翁島燈塔-洋人古墓
西嶼燈塔(清)西元1874年,同治13年。
目斗嶼燈塔(日據)西元1902年,光緒28年。
東吉嶼燈塔(日據)西元1911年,宣統3年。
查母嶼燈塔(日據)西元1912年,民國元年。
花嶼燈塔(日據)西元1939年,民國28年。
南滬燈塔(日據)西元1939年,民國28年。
所以是座,幾乎就是四個極點及兩個危險水域(三西流,六東吉)!

左:沿近海指引 右:澎湖燈塔

左:漁港指引設施 右:沿近海指引的目的

漁港指引設施
燈杆
進出港口常看到的閃光塔,並不叫燈塔,雖然它也是輔助航行設施,但它叫做"燈杆";進出港用的燈杆通常是成對的,顏色多半一白一紅,從港內往外看,紅的必定在左邊,白的必定在右邊。所以當你看到紅燈出現在你的右舷時,表示你正要進港了。
燈杆的種類繁多,例如防波堤用的堤頭墱杆、定光燈杆、紅緣燈杆、警示燈杆等。

燈標
是輔助航行的設施,例如航道浮燈標與警示浮燈標是最常見的燈標之一。
航道浮燈標用來標示出航道的位置。
警示浮燈標則是用來標示出危險的所在。
浮燈標的構造大致可分為三個部份,包括頂端燈具、下端浮筒以及水中固定索具等。

航標
航進港航道上採用的航標有立標、導標、燈標、音響標、雷達應答器等。

看了之後知道什麼是燈塔,什麼是燈杆燈標航標了吧。

沿近海指引的目的:
澎湖先民在沿近海航行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捕魚,茫茫大海裡不是到處都有魚群聚集,而良好的漁場常出現在起伏較大的地形環境,漁民想要到達漁場面臨兩個重要的問題必須先解決,
第一個就是漁場在哪?也就是要怎麼發現漁場,確認漁場位置,以便下次可以再找到,
另一個問題就是要怎麼航行到漁場?在遍佈暗礁、淺瀨的海底環境,船要怎麼跑才不會擱淺。

咬山範燈火範
白天時周遭的島嶼清楚,以直接利用島嶼位置與地形、地物為參考點叫"咬山範"。
晚上時則利用漁港燈標、航道燈或者民居的燈光來標示即為"燈火範"。如:裡正角沿海


如何定位漁場?

南北範東西範
用來定位漁場~
多島嶼的環境,提供了漁民在定位漁場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座標。在茫茫大海中,仰賴日月星辰來指引方向,是古人航行時重要的參考依據,但對漁民而言日月星辰卻僅能約略的提供東南西北的參考,對於漁場的定位則必須依賴更精準的方式。
於是澎湖的漁民發展出了以地形、地物和島嶼特徵等空間參考點,來標定魚場的位置,以南北方向稱為"南北範",而東西向的就叫"東西範",藉由幾何兩點成一直線的概念,形成南北、東西向的直線,再藉由兩線的交點來標漁場位置,而南北範、東西範則編成口訣,代代傳唱。如:燈樓咬西崁,赤山吞一半


六座燈塔照片

六座燈塔說明

西嶼燈塔,是台灣最早建立的現代化燈塔,它的創建並非是媽祖顯靈指示之類的民間流言,而是根據中英條約規定:要求各港口點燈,以避船難,西嶼外垵海岸向為台灣與廈門間主要航線目標。早在清乾隆43年台灣知府蔣元樞及澎湖通判謝維祺,便集資募款,在外垵高地興建塔基寬五丈,高七層,每層七尺的石塔,塔頂掛有長明燈,以花岡石砌成,稱之為西嶼燈塔(應是西嶼塔燈吧?),1874年西嶼燈塔修建為台灣首座的洋或燈塔,而西嶼燈塔也稱漁翁島燈塔

韓德生 David M. Henderson
英國人,1868年海關為建設沿海的助航設備特設海務局,自英國聘任他擔任總工程師,任職達30年。清末燈塔多數是由他主導完成,不僅親自抵達澎湖勘察基地,也在臺灣首座的洋式燈塔入口上,鑄著DAVID M. HENDERSON 1874字樣。

花嶼燈塔
建成於1939年,亦是日據時代所造。塔高12.5公尺,燈高64.6公尺,裝設四等電石氣閃光燈,每五秒閃白光一次,光力達1600燭光,可達10.3海浬射程。二次大戰期間曾因缺乏電石氣,因此停止發光,直到光復後才修復發光。

七美燈塔
七美南滬燈塔建於1939年,由日本人所建,塔高8.3公尺,燈高40.8公尺,每十秒二閃,光力2600燈光,公稱光程11.3海浬,是澎湖最南的一座燈塔,亦是澎湖南方海域船隻的航行指標。

目斗嶼燈塔
是台灣及遠東地區最高的銑造(生鐵)燈塔,現已逾百歲高齡,1902年建成時,使用一等旋轉透鏡四重燈芯煤油燈,光力206000支燭光,每20秒閃白光一次。1910年改裝煤油白熱燈,光力增至500000支燭光。二次大戰時間,燈籠、燈器及房舍都被炸毀。1947年改裝五等臨時直流電閃燈光,每12秒連閃三次白光,光力3000支燭光。1964年改建塔頂,換裝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20秒一閃,可自行發電發光,光力增至1500000支燭光,射程達26.8浬。

東吉嶼燈塔
最早建於1911年,初建時是一座鐵架燈塔,光力僅800支燭光,並未派人駐守。1938年燈塔徹底重建,塔身改築鋼筋混凝土,塔高24.4公尺,燈高67.1公尺,上裝設五等電石氣閃光燈,裝置三等旋轉透鏡煤油白熱燈每十二秒一閃,光力增強為20萬支燭光,光程達21.5浬。

查母嶼燈塔
查母嶼燈塔位於查母嶼查某嶼)岩礁上,是一座無人看守的燈塔,也是澎湖群島最東的燈塔,該燈塔建於日治大正元年(1912),翌年完工啟用,塔身結構為磚造八角形,外表漆成黑白相間垂直條紋,塔高13.4公尺,燈高24.7公尺。



天文常識

天文常識

縱橫四海與漁具

縱橫四海與漁具

縱橫四海與漁具


資源來源: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相關文章:
Thursday, May 29, 2008 澎湖燈塔
Thursday, May 29, 2008 屬於我的~澎湖塔之徑
Thursday, April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I) <--- 現在閱讀本文
Thursday, April 10, 2008 文化中心-看山嶼‧捉水範(I)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漁翁島燈塔-洋人古墓
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澎湖六天險 - 「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鼻頭、五潭門、六東吉」